Title Image

自由亚洲电台:中国经济不见起色 学者示警:将出现负成长

作者: 自由亚洲电台

随着美中两国间全方位的竞争日趋升级,双方在科技与经济等领域的角力尤其引发舆论关注。外界注意到,自从北京当局解除了为期三年的新冠封控政策后,中国经济在 2023 年迟迟未见复苏迹象。对此,美国智库学者针对美中两国的经济前景进行了剖析。

美国与中国的经济紧张关系近年来日趋升温,今年 11 月,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公布长达 700 多页的年度报告指出,中国当前面临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重点领域缺乏高级人才、房地产市场疲软、内需不足等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中国长期竞争力不佳、缺乏社会凝聚力,而为对上述诸多问题进行应对,中国当局则加大了对国际社会的侵略性力度。

本周二,美国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对于美国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出前瞻分析。研讨会上,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杜斯特伯格(Thomas J. Duesterberg)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达极限:“中国经济在未来很可能会出现负成长或是面临严峻的经济危机,因为中国国内的经济压力正在不断增加。”

学者:中国当局无法自行处理结构性经济问题

杜斯特伯格进一步指出,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如政府债务问题以及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等正导致经济疲软:“中国的银行及地方政府承担了全国 85% 以上的公共支出,他们现在过度杠杆导致无法再继续举债刺激经济。而基础建设是促进经济成长的另一个传统办法,但中国国企的投资缺乏效率,导致收回来的利润极少,地方政府也无法透过贩卖土地所有权鼓励房地产建设,来填平财政赤字。”

杜斯特伯格还谈到了中国政府在特定产业领域的过度投资,以及市场内需不足的问题。他说:“中国过度投资在特定的工业领域,像是大家都知道的汽车、电动车、太阳能板,还有其他中国对外国倾销的产品。中国银行及地方政府面临的问题使得中国家庭累积预防性存款,这使得习近平想要以增加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策略失败。”

学者:中国经济困境促成"拜习会"

杜斯特伯格认为,由于中国的经济遇到诸多结构性问题,北京当局目前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导致中国经济需要高度依赖外资纾困。这也是促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出席旧金山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与美国总统拜登以及其他美国商业巨头会面的原因。

杜斯特伯格说:“我认为,中国现在高度依赖外资及外国市场以取得经济成长,中国现在无法自行创造经济效益应对国内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拜习会’能够发生,就显示习近平需要其他国家帮助以反转经济颓势。”

华盛顿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中国问题高级研究员克雷格·辛格尔顿(Craig Singleton)则在会上谈到,美中关系在“拜习会”后有“低荡”(Détente)的趋势。不过,就美苏冷战时期的经验显示,低荡并不能有效解决冲突。因此他建议,美国及盟友必须在应对中国时,持续采取强硬的政策。他说:“我认为,对中国的侵略性行为采取绥靖政策会导致误判,甚至是灾难性结果。”

“低荡”是政治术语,指的是 1960 年代末至 1970 年代,美国及苏联相互释出友善信号,使得紧张关系出现缓和,并促成暂时性和平。但是,由于苏联私下依旧野心勃勃,导致低荡状态最终瓦解,并引发美苏开启“新冷战”。

本文转载自自由亚洲电台
作者: 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