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雪:川习会——喘息的博弈
一、总体判断
这次川习会,虽然形式上是平等对话,但实质上是一场由川普主导、习近平被动应对的战略性谈判。
川普以结果为导向,设定议题、控制节奏、确定时间表;而习近平则试图通过外交部的文字包装制造“稳定”“友好”的假象。
中共外交部通稿充满“伙伴”“合作”“稳定”“共赢”等修辞,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共式宣传——主要是给国内政权危机中的体制集团与民心崩溃的社会听的。
相对地,川普则以“结果、行动、执行”为关键词:稀土、农产品、芯片、芬太尼、核试验、互访——每个议题都有明确的落实路径。这种交易式现实主义是川普外交的核心特征。
换言之,中共想宣传“关系回暖”,川普要的是“结果与约束”;中共想为自己续命,川普在为美国布局。
二、两种话语体系的碰撞
1. 关系定位
中共说:伙伴、朋友、平稳前行。
川普说:成果、协议、马上执行。
前者强调虚化的友好氛围,后者强调可验证的成果。中共在虚张声势,川普在加紧行动。
2. 经济议题
中共说:稳定、合作、共赢、定心丸。
川普说:大豆采购、稀土开放、关税重置。
中共以安抚语言应付国内不安,川普以合同语言重建美方主导。
3. 敏感议题
中共回避台湾、人权、跨国镇压。
川普在川习会前明确说:台湾就是台湾,没必要和习近平谈。意味着美国已将台湾从美中关系中剥离,纳入美台直接战略体系。这是去共化战略的一环。
4. 安全与核试验
中共回避核议题。
川普宣布恢复核试验、推动去核化谈判。
这是美方重夺核战略主导权、警告中俄模糊军备的一步。
5. 未来关系
中共说:对话比对抗好。
川普说:要来往就签署协议。
中共追求形式上的缓和,川普追求执行与约束。
三、喘息会的双重逻辑
这场川习会,本质是一场双方都需要的战略喘息——但双方喘的不是同一口气。
对川普而言,这是为美国再次伟大赢取时间;对习近平而言,这是为避免政权崩塌延长寿命。
川普的目标很现实:重建制造业、修复供应链、稳定通胀、巩固美元主导,并通过印太战略与经济联盟,重塑世界秩序。但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尚在中途、盟友体系仍在磨合;而且内政稳固、经济发展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因此,川普需要暂时让中共在若干领域配合,以稳定节奏、控制风险:在供应链层面,维持部分低端原料进口,避免断链导致美国通胀反弹;在金融层面,防止中共金融体系崩溃外溢引发全球震荡;在地缘层面,避免多线冲突牵制美国战略焦点。
这种是战术性的时间换空间。川普深知中共是掠夺型政权,不会真正与之合作。但他也清楚,中共当前的求生欲可以被利用——只要北京暂时稳住,美国就有足够时间完成结构性回归。
所以,这场会晤的本质不是合作,而是川普在与时间合作,而非与中共合作。他以短期缓和换取长期主导,以战术耐心支撑战略去共化。
四、深层战略意涵
1. 中共外交部为川习会发稿,充满假大空的维稳词藻,它主要服务于党内危机管理与社会信心维稳。
2. 川普锁定去共化的阶段框架。他通过有限领域的交易,建立多层结构性压制:贸易:部分关税调整,但在高科技继续封锁;资源:稀土与农产品确保美方利益;安全:以芬太尼议题对中共犯罪体系施压;军控:重新确立美方核议程与军备话语权。
特别是在中共最为神经质的台湾问题上,几乎是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战略脱钩,台湾是台湾,无需与习近平谈。这使台湾议题进入独立的双边战略框架,象征美中关系的结构性断层。
这场会谈确认了“平行外交秩序”的形成。中美不再共享全球治理理念,而是分别运作。川普以交易与约束重塑秩序;习近平以虚假友好掩饰孤立困局。
五、去共化的制度化阶段
从更大的历史角度看,川习会标志着去共化进程进入制度化阶段:川普并未为中共续命,而是在控制其解体的节奏,防止混乱外溢;习近平的所谓“很高兴见到你”是虚弱的表演性表态。
川普总统的美台关系、印太战略与自由经济联盟等架构正稳步推进,无需与习近平正面言语交锋,而是从体系层面全方位改轨。
川普的去共化的重点将转入制度化操作:通过贸易、科技、金融、能源与执法机制,系统性的瓦解分解中共的统治结构。
因此,这场川习会可以称为一场喘息会——川普以贸易谈判掌握时间的主动,习近平以虚假友好掩盖衰败的被动。这不是中美关系的修复,而是文明体系更迭前的调试阶段。
2025 年 10 月 31 日
2025 年 10 月 31 日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