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mage

艾伦:乌克兰的防空问题

作者: 艾伦

在 5 月和 6 月,俄罗斯军队实施了一项策略,旨在摧毁乌克兰的民用基础设施。多次袭击损坏了波尔塔瓦、基洛夫格勒、扎波罗热、利沃夫、伊万诺 - 弗兰科夫斯克和文尼察地区的关键基础设施,利用了乌克兰防空系统的空隙。这一行动建立在此前成功袭击的基础上。例如,4 月 11 日,俄罗斯军队用导弹袭击摧毁了乌克兰的特里皮尔斯卡热电厂。其他电厂也遭受了重大损坏,从而在长期内损害了乌克兰的发电能力。俄罗斯空军的行动导致乌克兰防空系统和弹药严重消耗。为此,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最近表示,“防空是答案……我们需要至少七个额外的爱国者系统来尽快覆盖主要定居点”。

过去十年中,乌克兰官员多次呼吁改进该国的防空系统。例如,2014 年 5 月,乌克兰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指出,乌克兰拥有 5000 多枚用于各种防空系统的防空导弹。具体来说,该国拥有超过 1000 枚用于 S-200V 系统的 5V28 防空导弹,近 3000 枚用于 S-300P 防空系统的 5V55 导弹,800 枚用于 S-300V 的 9M83 导弹,以及 1300 多枚用于 Buk-M1 雷达制导 SAM 系统的 9M38 和 9M38M1 导弹。然而,S-300V1 和 S-200 系统的使用寿命从未延长,这意味着这些导弹不能用于实战。

自 2022 年 2 月以来,西方援助部分加强了乌克兰防空能力。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武器转让数据库,在俄罗斯全面入侵期间,乌克兰从其伙伴国获得了以下弹药:

150 枚用于 Kub SAM 系统的 3MD 导弹(由捷克和斯洛伐克在提供这些系统之外转交);

45 枚用于 S-300 导弹系统的 5V55U 导弹;

100枚用于法国制造的中程/地面SAMP/T系统的ASTER-30导弹;

365 枚 PAC-2 导弹,用于 Patriot MIM-104 防空系统(包括由美国、德国和荷兰转交的导弹);

125 枚用于 HAWK SAM 系统的 MIM-23B 导弹;

1,800 枚 Starstreak 导弹;

100 枚用于 Crotale SAM 系统的 VT-1 导弹;

100 枚 Igla 便携式防空导弹(MANPADS);

175 枚用于 Mistral SAM 系统的导弹;

1,000 枚 Piorun 便携式防空导弹;

25 枚 RBS-70 便携式防空导弹;

800 枚 Stinger 便携式防空导;

100 枚 Aspide SAM 导弹(可从西班牙和意大利提供的 Spada SAM 系统发射)。

尽管这个清单几乎肯定不是全面的,因为 SIPRI 对乌克兰武器供应的统计是粗略的,并且对具体武器数量的分类也存在不确定性,但这些数字为评估基辅现有的防空弹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起点。

地对空导弹击中目标的概率远非百分之百,确保以可接受的比例击中目标需要大量的弹药。乌克兰武装部队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大多数苏制导弹仍在服役中,已经超过了原有的使用寿命。即便是乌克兰现有武器库中的最新导弹也至少比其原设计寿命大了好几年。这一切都增加了发射失败的可能性,并降低了导弹性能,要求每个目标需要更多的导弹来进行防御。

因此,可以明显看出,目前对乌克兰提供的防空导弹补给不足以满足全面覆盖国家空防的需求。即使乌克兰军队可以做到 100% 命中目标,由于俄罗斯的导弹和空袭强度很高,也很可能导致乌克兰的导弹库存迅速耗尽。以目前俄罗斯每天大约 100 次空袭的速度来看,乌克兰的防空导弹库存很有可能会很快枯竭。当前的情况也没有考虑到俄罗斯空天军可能会在未来系统性地增加空袭频率,以压制乌克兰的防空能力。

苏联时代防空系统和弹药的退役对乌克兰的防空能力造成了伤害。总体来说,到 2014 年,以下武器系统虽然没有完全退役,但已被部分淘汰:Krug、Kub、Tor、S-300V 和 Buk-M1。随着时间的推移,S-300V 被重新投入现役。Tor 导弹系统也是一样,但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之前,Osa、Strela-10、Tor、Tunguska 和 Shilka 系统仍在服役。然而,由于维护不善,这些老旧的系统经常出现发射问题。

Image
Image

在全面入侵开始时,防空资产被分配到四个师(每个作战指挥部一个)和各个军队旅的防空导弹团(不包括炮兵和特种部队旅)。防空导弹团主要装备了 Osa SAM 系统,而机械化旅的防空能力则由轻型单兵导弹和 Strela-10 构成。在某些情况下,Buk-M1 系统也被使用。

即便在全面入侵之前,乌克兰的防空力量也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自战争开始以来,局势变得更加严峻,乌克兰方面急于组建新的防空和一般军事单位,创建更多的机动小组,并整合不完整的西方援助。随着乌克兰弹药库存的减少,导致了防空能力的急剧下降,使得俄罗斯有了足够的机会对乌克兰的军事和民用目标进行空袭,随心所欲地发动打击。

2024 年 6 月 23 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基辅“已经收到有关援助新的爱国者系统的决定”,并且“正在与西方伙伴合作,争取获得更多的防空系统”。泽连斯基的声明是在华盛顿于 6 月 20 日宣布将包括 MIM-104 爱国者导弹系统在内的防空资产从其他盟友转移到乌克兰后的回应。虽然俄罗斯在地面和空中仍然保持着主动权,但新一轮的西方支持和预计到来的 F-16 战斗机将有助于乌克兰扭转局势。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长期而激烈的战争突显了前线防空系统的重要性。陆军防空通常是指直接隶属于地面部队的一系列力量和资产,旨在保护关键设施和部队阵地免受空中攻击。在 20 世纪的战争中,敌方的战术航空力量——攻击机、打击机、战术轰炸机和直升机——是主要的威胁。因此,大多数陆军防空系统在冷战时期的设计都是为了应对这些威胁

而在 21 世纪的战争中,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俄罗斯全面入侵的初期阶段使用了传统的战术飞机和非制导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空中战争的形式发生了转变,主要特征是精确空袭武器的前所未有的普及。这些武器包括精确制导弹药、战术导弹、战术和反舰空射巡航导弹、反雷达导弹、多管火箭系统发射的高精度导弹、战术弹道导弹以及自杀无人机。

而在在乌克兰一方,一系列侦察无人机(例如 Orlan-10、Orlan-30 和 ZALA)已经成为给地面部队提供侦察能力的主要手段。虽然这些无人机通常体积小、重量轻,但它们的简单性、高效率和低生产成本使其变得极具威胁。这些无人机的相对便宜导致整个前线都被这些无人机所覆盖。这反过来导致了空前的战场态势感知水平。现在几乎不可能进行任何行动而不被敌人发现。

无人机不仅改变了陆地战争的进程,还对空中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陆军防空从未面临过如此多的同时目标。各种无人机的生产数量达到了几百甚至几千台,每天都有大量的无人机执行任务。

乌克兰的防空局势在军事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为了在空中战斗中取得胜利,乌克兰可以通过几个关键途径来增强其防空能力。首先,乌克兰军队可以开发更有效地应对现代威胁的方法。地对空导弹、自走炮防空系统和短程防空系统的典型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应对这些威胁的手段却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在冷战时期,战斗主要针对的是“大型高温”的战术飞机。现在,战斗主要集中在“小型低温”的无人机上。因此,乌克兰防空方法的技术过时性削弱了其效果。尽管如此,乌克兰方面在这一方向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推出了新的电子战能力以应对俄罗斯的空袭,并制定了新的战略来击落俄罗斯的侦察无人机。

第二,空中目标数量的前所未有增长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尽管现代防空武器的效果有所提升,但仍然需要相当的数量才能应对需求。为了应对俄罗斯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乌克兰需要更多的防空系统和成千上万的相应弹药。现代无人机种类繁多,也提高了对防空系统和导弹数量的需求。

第三,新的侦察和探测水平意味着前线附近的防空系统始终处于暴露状态。现代无人机和电子战系统能够快速高效地探测目标,高精度武器(例如自杀无人机和战术弹道导弹)能够迅速击中目标。因此,乌克兰面临着三项任务:确保前线防空系统的相对安全、增加防空系统的数量以弥补不可避免的损失,以及建立一个更有效的装备回收系统。

第四,乌克兰部队仅仅装备齐全以对抗空中威胁是不够的。如前所述,为了让防空系统有效运作,需要全天候、高质量的目标侦察。如果防空系统失去了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就无法完成其任务。虽然现代地对空导弹和电子情报的结合增强了准确打击目标的能力,但高速、安全、稳定的通信对成功拦截俄罗斯的无人机和导弹至关重要。指挥所、探测设备和每个防空系统的操作人员在作战过程中都依赖于持续的通信。因此,乌克兰不仅需要更多的防空系统和弹药,还需要提升侦察能力。

第五,提高后勤保障是乌克兰军事领导人考虑的关键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员,战争难以有效进行。考虑到战斗的规模,动员足够的士兵来维持前线阵地,并建立一个广泛而高效的训练系统与解决后勤瓶颈密切相关。虽然在英国和德国对乌克兰士兵的训练取得了成功,但将士兵从这些国家运输到前线的过程却拖慢了进展。

第六,即使拥有足够的物资和人员,高质量和有能力的军官(无论是初级还是高级)也是发挥军事潜力的关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最大化武装部队的技术能力至关重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装备上的不足。基辅的西方伙伴称赞了发展士官梯队的努力,认为这是“击败俄罗斯侵略者的关键”。

总之,乌克兰及其盟友正在积极努力加强国家的防空能力。具体而言,乌克兰军队需要更多能够有效对抗俄罗斯导弹和无人机的防空系统和弹药。他们还需要更多高科技的探测和侦察系统。最后,增加后勤支持和改善通信对于乌克兰最大化手头各种系统的能力以打破俄罗斯在空中的主导地位,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由《中國之春》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 艾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