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华:合伙人——出国记二十六
1998 年蒙特利尔一则广告吸引了我,一个律师楼招聘中文翻译,需要英文且中文好的双语翻译,我便让我先生去应聘。那天我们两个座电梯到了律师楼所在的 7 楼。同电梯的一个老外一起走出电梯,我们一同到了办公室门口。他惊讶问我们问“是来找布朗斯丁吗”,我们回答是的,他说我就是布朗斯丁,跟我来吧,随后我们进门开始谈到翻译的具体工作。他说要在中国开展移民业务,需要一位双语翻译。我和我先生用国语商量了一下,回答他说:“我们希望成为合伙人,而非只是单纯的翻译”。他听后有点意外,随即把他的弟弟也叫进办公室,我们四个人开始商谈,大概拟订了一个方案。回家后我先生拟定一个非常具体的方案发给了律师。方案是出资各半,在中国北京成立律师事务所,其他城市成立咨询公司,这样便于开展业务。投资及利润分成各半、也规定了出差的住宿标准,食宿标准等等。
双方同意后我便飞去北京寻找合适的办公地点及拜访北京外事管理局咨询法律问题。
事情比我想象的顺利,很快在北京的办公室就找好了办公地点。它位于长城饭店旁边的一个有名气的办公楼,租金不便宜但是律师认为是很好的位置,非常靠近加拿大大使馆。
北京办公室首先开张后,我们边办公边申报律师事务所执照。最初几个月我们猛打广告咨询电话不断特别是技术移民申请人特别多。尤其是来自东北工业重镇沈阳。那时正值下岗工人高峰时期,下岗工人没有工作、没有医保、前途渺茫、人心沮丧。就此情况,我们随即在沈阳举行了一次移民讲座。4 星酒店的会议大厅人山人海座无虚席,后会咨询的人潮把我们包围了。
但是律师与几位技术移民交谈后很沮丧地说“申请人英文太烂,无法通过面试”。随即我们在沈阳开设了技术移民英文口语班培训申请人,事务所派出一位英文秘书担任英文教师,我拟好中英对照的口语会话材料,短短 100 个问答将面试基本问答包括其中,由此大大提高了申请人的英文水平,通过面试的机率大大提高。由此,布朗斯汀律师事务所出名了。随后的几年业务量直线上升,顺风顺水。
但到了 2002 年我哥哥炳章被抓,随即我退出了与律师的合伙业务,我介绍律师与北京的另外一家移民公司合作,但没有多久因为中方不守合约,律师便与他们解约了。
我的合伙人的家族来自荷兰的犹太家族,爷爷逃离战乱由荷兰逃到加拿大谋生,爷爷没有什么技术和特长,靠走街串巷推销糖果生活抚养了儿子,使他成为了一名牙医。牙医又培养了两名儿子成为律师,家族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使家族日益繁荣人丁兴旺。
至今布朗斯丁兄弟俩还是我的好朋友,逢年过节互道祝贺与问候,他们守合同,做事认真,可以说与他们两位合作是轻松愉快!至今我依旧怀念合作共事的快乐时光。
2025 年 6 月 20 日
2025 年 7 月 1 日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