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mage

沐英:东北之战(3)——压土机碾碎凡尔登:鞍山易手

作者: 沐英

中央接防兵团向抚顺进攻之际,右接防兵团 3 月 18 日便在浑河西岸跃跃欲试,19 日开始以其两个师—新 22 师和 14 师向辽阳并列推进。从中共方的战略部署上看,林彪虽将大量新锐兵力集中于抚顺一线准备侵犯沈阳,但他从未忘记先前在沙岭的教训—廖耀湘的新六军可能是东北民主联军现在和将来最为强大的对手,在 2—3 月这段时间,东北民主联军将辽阳—鞍山一线的四纵用“土改”而来的人力重点补充到沙岭战役发起前的状态,其一线部队数量一度优于当面的国军右接防兵团,当 19 日新六军开始行动开始时,四纵司令员胡奇才依照亲临抚顺指挥的林彪“闻风而动,伺机歼敌”的指示打响了“中长路辽南段阻击战”。

胡奇才接替的是沙岭战役后遭明升暗降的前任吴克华的班子,后者就此脱离四纵指挥员的岗位很长一段时间,直到 48 年主持又一场知名度更高的“塔山阻击战”才恢复名誉,在此之前世人只记得他 46 年 2 月在沙岭吃的败仗,四纵从沙岭的败军浴火重生为林彪手中的一把尖刀很大程度是依靠胡奇才和他的另一位悍将—韩先楚,不过这是后话了,现在胡奇才面临的局势比前任当初在沙岭要面临的局面严峻得多;尽管在人数上与国军相差无几,但胡奇才知道,如果将部队按国民党军进军的公路依次横向摊开阻击无疑是慢性自杀,不如集中一路兵力力求歼灭较弱的一路,胡决定以夜战的方式在 19 日以 10 旅一部在 12 旅 34 团的加强下对新开河—孟达屯一带的实力较弱的 14 师 40 团(14 师由五十四军加强给新六军,该师 42 团还未到位)发起袭击,力图将其全歼,随后回防中路支援负责阻挠由沙岭直奔辽阳的新 22 师的 11 旅,12 旅和其余部队做预备队。

19 日当晚,胡奇才亲率三个团两千多人在数十门火炮的支援下向在新开河扎营的 40 团发起进攻,这段战斗无论是国府或是中共的记载都很简略,国方记载双方从 19 日晚战至 20 日中午,以共军主动撤退、国军取胜而告终;至于共方,相较于对总司令员林彪亲自挂帅的抚顺一带的会战,第四野战军(即东北民主联军)官方材料对这场战斗的记载仅提到“(10 旅一部、12 旅 34 团)在李大人屯东北之三家子、黑林台、瓜旦台等地击溃敌十四师两个营,歼敌 500 余人,自己伤亡百余人。”结合国方档案来看中共史料的战果宣称基本是无稽之谈,因为整个 14 师在辽阳—鞍山战役结束后的死亡、失踪人数甚至没过百。

结合 19 日前后战况和共军 20 日中午后一系列的转进分析,不难看出在 19 日晚在新开河—孟达屯防守的国军 14 师 40 团击退了四纵三个团的夜袭并迫其撤退,前者紧跟在背后于 21 日攻占了黑林台、树卑台和大东山堡等地。

第14师3月18—3月21日的作战轨迹
第 14 师 3 月 18—3 月 21 日的作战轨迹

由于胡奇才没能解决东线的 14 师及时回防中路,四纵构筑的鞍山—辽阳战线开始出现巨大危机,沙岭一带的四纵 11 旅根本无力阻挡两路并进的新 22 师 66、64 团及右侧支队 65 团 2 营,只能边战边退;20 日中午 66 团的便衣侦察队就渗透进了辽阳,21 日一早,依仗兵精械坚的 66 团团长罗英决定独自攻打辽阳,该团主力攻城的同时,一队尖兵配备汤姆森冲锋枪等全自动武器乘一列火车突袭至辽阳火车站,打了守军一个措手不及,只用了三个小时,11 旅 33 团为主的守城部队便被击溃,下午时,罗英宣布收复辽阳。

新22师攻略辽阳的行动轨迹
新 22 师攻略辽阳的行动轨迹

但辽阳易手的随后几天第一次暴露出东北地区国民党军一大致命问题—人力。如果说攻略抚顺一线的国军五十二军兵力还算充裕能一直以两师之兵并驾齐驱,那克服辽阳和鞍山的右接防兵团便真正意义上面临着人力危机,左翼的 14 师实际上只有一个团保护新 22 师进攻辽阳,哪怕 66 团取得了两天内收复辽阳的好成绩,右接防兵团司令、新六军军长廖耀湘也因为左翼大开,从而无法利用辽阳易手顺势向不远处的鞍山推进;而对于胡奇才而言,虽然他在新开河—孟达屯的进攻完全失败,但确实拖住了兵员本就稀少的 14 师,直到 26 日 14 师才抵达辽阳以北与新 22 师汇合。

何况,共军不用操心人力问题,在辽阳丢掉没一段时间,胡奇才便将四纵包括第 10、11、12 旅在内的主力悉数集中到了辽阳外围,新六军的描述更为夸张“匪军集结六个旅,二十余个团,万余人”,不过大概是出于对新六军的“敬畏”,辽阳外围声势浩大的共军仅仅在 21 日黄昏对五道口门一带的右侧支队 65 团 2 营发起过一次失败的进攻,其余时间都在鞍山“隔岸观火”。胡奇才令部队抓紧时间固防,据共方资料可证鞍山一带的共军已有包括 30、32、34、35、36 和警卫团在内的十团番号,兵力不下万人,四纵文工宣传报更是打出要“化鞍山为新六军的凡尔登”的豪言壮语。

不过廖耀湘丝毫没有把四纵的数量优势放在眼里,经历了沙岭和辽阳之战他对己对彼的战力心里已经有了把秤,既然自己一个团抵得上四纵一半人马,那自己倾力一击敌人必定招架不住;待 26 日 14 师抵达辽阳以后,东北保安司令部批准了廖耀湘在 29 日开启攻略鞍山的行动,廖将 14 师主力和新 22 师 66 团将留守辽阳,令新 22 师 64、65 团在 14 师 41 团的加强下对鞍山发起进攻,国军三个团一开始行动顺利,30 日才遭到四纵精锐在内的警卫团等部顽抗,不愿等重炮到位的 65 团就地机动经刘二堡迂回到共军侧翼发起进攻,迫其后撤,到 31 日,国军已经逼近鞍山西北约五公里的地区;到 4 月 1 日拂晓,64 团突进到沙河西郊,右翼的 65 团更是直接突入到了鞍山市区,经激烈巷战从共军 35 团手中夺取了鞍山西部的钢铁厂和市医院,下午正当 65 团打算继续往东、南和铁路线进攻时,四纵以四个团的兵力发起反扑试图将 65 团赶出鞍山城区,65 团官兵见惯了这样的场面,占据钢铁厂和医院的废墟“屹立不倒”,将经验充分的老兵以班组为单位配备全自动武器在残垣断壁间杀伤只会滥用“人海冲击”的共军部队,双方战至深夜,共军丢下数百具尸体遁回了鞍山市中心。

巷战受阻的同时,胡奇才又将视野投向城外,在辽阳 - 鞍山一段以 32 团为主的“千余”人再次发起进攻试图切断 14 师与新 22 师的联系,由于国军还需要将 66、40 两团用以保护辽阳,共军一度渗透到辽阳城东四公里外才遭到 41 团阻击,打到晚上方才草草离去。

4 月 1 日深夜,共军在鞍山城内针对 65 团的反击方被挫败,国军便就势转入进攻,投入了重迫击炮 11 团 2 营等部在内的炮兵部队参与攻城,同时在沙河地区的 64 团也展开攻势,据新六军参战炮兵回忆称,“匪军在鞍山市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在我重炮炮弹直接命中下不仅工事全毁,匪兵皆葬身火海,无一生还。”在如此的高压下,共军守城部队的士气和组织度皆已到达临界点,“出现大量逃兵”,再打下去四纵恐会溃败,大约在深夜十一点之时,胡奇才下令全军撤出鞍山,65 团则宣布鞍山全境收复,俘虏共军 212 人。

国军攻克鞍山的行动
国军攻克鞍山的行动

相较抚顺一带的战斗,辽阳 - 鞍山的战斗在战史研究上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我们只能利用双方稀少的史料尽量还原史实。整体来说,廖耀湘的右接防兵团始终在以不超过五个团的兵力在执行辽阳 - 鞍山攻略行动,对战在鞍山防御阶段兵力最多时达十个团的四纵;尽管廖耀湘部中有新 22 师的三个全美械步兵团,但能在如此之大的数量差距取得进展也能说明廖及其部下军官的军事素养,如罗英之类的团级军官骁勇敢战,善于发挥自己的兵器优势更是放大了美械部队的战斗力,往往能形成一个团对共军三四个团仍占上风的局部优势,上述这些特点促成了国军的成功;但抛开闪光点仔细审视阴暗面,不难发现东北国军在这次战斗中一直被兵力稀缺折磨,以至于辽阳被攻克后廖耀湘不得不在原地停滞一周之久才恢复进攻鞍山的行动,这样的局面将在今后的战役中不时重演。

辽阳 - 鞍山攻略国民党参战部队损失:

新 22 师阵亡 95 人,受伤 296 人,失踪 19 人;

第 14 师阵亡士兵 15 人,军官 11 人,受伤 358 人,失踪 18 人。

共军损失数目不详,粗略估计在一千五百人以上。

国民党新六军军长廖耀湘
国民党新六军军长廖耀湘

被四纵吹为“新六军的凡尔登”的鞍山实际上只坚持了一天时间便被攻克,胡奇才事后没少遭林彪的嘴炮,要不是因为吴克华不久前方才去职,他的顶上乌纱恐怕也是要被林司令员摘掉;林彪在报告上如此奚落道“尽管(四纵)兵力相对集中,但因没有明确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兵力的正确军事战略指导思想,背着严重的城市思想包袱采取分散组织防御......”

林彪这段批判甚有一番解读价值,“没有明确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兵力”显然在批判胡奇才这一战中的部署未能完全贯彻他的“歼敌战略”,林彪责怪胡奇才在 19-20 日夜袭 14 师 40 团失败后便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辽阳,未能意识到新 22 师急需 14 师保护侧翼的战略部署,轻易地把部队调往辽阳,浪费了战场的时间空间,将主动权丢给了廖耀湘;至于“背着严重的城市思想”无疑是林司令员又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攻击彭真甚至是毛泽东的“三大城市”战略。

客观来看,胡奇才面临的压力比起抚顺方向的林彪要大得多,四纵虽然人数看上去可观,但都是沙岭战役后临时掺杂了大批新兵的“后生”,执行力和纪律无法与林彪亲自指挥的新四军部队相提并论,更不用说去和廖耀湘配备美械的抗战老兵对线,从胡摇摆不定的防御策略来看,和新六军这样的部队作战是当时所有共军将领都未曾经历过的场面,就算是林亲自来也会以一败涂地收尾,毕竟他在抚顺面对半美械的五十二军都在吃瘪。

战略上看,抚顺、鞍山易手意味着东北民主联军没法再对沈阳构成威胁,与 3 月 29 日的鞍山攻略行动同期进行的是七十一军 88 师及九十四军第 5 师组成的营口接防兵团攻略营口的作战,收复鞍山的后天,也就是 4 月 3 日,国军以损失 446 人为代价收复营口,这意味着毛泽东和彭真保持对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三大城市”的控制基本是无从谈起。

不日后,中共党中央识趣地偷偷将“控制三大城市”的纲领改为了长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林彪则是果断甩锅,认为彭真的“左倾”应该为抚顺和鞍山等地丢失负责;考虑到国民党在沈阳周边的军事行动进展顺利,毛泽东继续让周恩来向当时访问延安的美国谈判代表考吉抗议,重申了共产党希望派遣停战小组前往东北谈判的愿望,试图继续以假和谈的来推迟东北国军的行动,不过这一系列措施要过一段时间才会生效。

到 4 月 3 日,东北保安司令部已经取得了令蒋介石满意的结果,现在郑洞国需要将精力放在更大的两个目标—四平、本溪,而在国军三个兵团收复抚顺、鞍山、营口之际,孙立人的新一军已经向前往四平路上的最大阻碍—铁岭发起了进攻。

本文由《中國之春》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 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