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聲援王炳章等中國政治受難者是我們的基本責任——中國民主運動與反抗倫理之一

作者: 賴建平

中共是人類迄今最大、最頑固的專制堡壘,反共、反專制,建立憲政民主的自由中國是中國人民最壯麗也是最為艱苦卓絕的事業。這個事業要成功,需要無數人做出犧牲與奉獻,需要各種實實在在的努力與行為。從觀念形態看,它是多個命題的邏輯組合,從行動角度看,它是各種行為方式的有機組合,是知行合一的過程。

這個過程也是兩大集團對壘搏擊、博弈的過程,對反對派而言,它可以歸納為破敵之策與安內之方,前者也即一系列終結共產暴政、推動憲政民主轉型的方案、策略,後者也即由多個命題構成的反抗倫理,二者缺一不可,反抗文化的建設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長期以來,反對派更多的是注重破敵之策,破敵之策又側重於“是什麼”的描述,側重於對暴行的揭露、對罪惡的控訴,側重於獵奇與情緒表達,疏於對“怎麼辦”問題的深入的理性思考。而作為兩個“怎麼辦”問題之一的反抗倫理、反抗文化的建設則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以至於現狀與前景難言樂觀,反對派陣營向心力、凝聚力不夠,組織化程度低,各自為政甚至相互掣肘、內耗現象嚴重。

反抗倫理命題之一就是如何看待、對待少數先行者。這裡的“先行者”是指那些為反抗中共暴政挺身而出、振臂高呼,做出卓爾不凡的壯舉並因此遭致中共殘酷打壓的政治受難者,他們是這個苦難民族的脊樑、祭品與犧牲,是中國人民真正的解放事業的開創者、奠基者、受難者。自中共僭政以來,一代代的義人壯士,前赴後繼,不畏犧牲,奉獻財富、家庭、自由、青春乃至生命,從早年的遇羅克、林昭直到今天的彭載舟等等,成千上萬。他們中有的直接死於中共之手,如遇羅克、林昭、彭明、劉曉波、李旺陽、揚天水等一大批,有的至今仍身陷囹圄,在中共監牢中煉獄,如王炳章、郭泉、許志永、丁家喜、胡石根、王怡、任志強、耿瀟男等一長串,有的至今生死不明,形同人間蒸發,如高智晟、董瑤瓊、彭載舟、李康夢、楊紫荊等等,有的受盡牢獄之災後,堅守陣地、堅持抗爭,有的輾轉海外繼續戰鬥,人數之多,難以起列……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為自由開道者,不可令其困厄於荊棘!”記住那些從牢房回到書房的勇士,紀念那些為自由而犧牲的烈士,持續關注、聲援、救援那些獄中的“普羅米修士”,不單是所有反對派的一項道義責任,甚至是作為一個現代人的基本倫理義務,因為他們就是在風雪中為眾人抱薪者,就是於荊棘中為自由開道者,他們的善行、壯舉與功德惠及所有中國人甚至全人類,他們不該僅僅受到家人、親朋的關懷與牽掛,而應該受到普遍的、持續的關注。

終結共產暴政,實現憲政民主,是中國人民一場前赴後繼、薪火相傳的持久事業。只有持續緬懷、關注那些先行者,理想情懷的價值之薪、道義擔當的精神之火才能得以延續、傳承,才能使逝去的先行者的英靈得以告慰,才能使淡出的先行者可能回歸,才能使現行者、未來者得以鼓舞,才能鞏固、提升反抗陣營的道義基礎,增強其凝聚力。只有持續關注那些煉獄中的先行者,才能使他們的心靈得以慰藉,只有形成強大而持續的輿論壓力,才可能彰顯他們的道義力量,使獨裁者有所忌憚甚至適當改善他們的獄中處境。郭泉首獄十年,不願減刑一天,2018 年刑滿之後,不停反共,不願流亡,2020 年再度入獄。他把自己比作卡在獨裁者喉嚨的一根刺,一旦停止戰鬥或流亡海外,刺也就不再是刺。而這個刺的存在是以人們的持續關注為條件的。

誠然,每一件壯舉發生時,勇士的英名會像響雷閃電般迅速傳遍寰宇,他們的事蹟會被人們熱議。但風頭過去很快便歸於沉寂,人們更多的是期盼他們的壯舉可能帶來的希望,表現出明顯的功利色彩,更少從情懷、理想、道義角度進行持續的關注與聲援,他們被過度新聞化、明星化、流行化。將注意力在已經發生的和當下正在發生的英雄事件和人物之間進行均衡分配是反對派的一種基本的應有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在所有那些“普羅米修士”中,王炳章無疑是最值得人們聲援、救援的勇士之一。作為共產中國第一個海外留學博士,少年得志的王炳章本該有無量的世俗前途,可他卻毅然決然“棄醫從運”,早在四十年前就義無反顧地投身于中國人民爭自由的偉大事業,於 1982 年在美國創辦了第一份民運刊物《中國之春》,創立了第一個海外民運組織中國民主團結聯盟,開啟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海外反共民主運動。他鍥而不捨,轉戰內外,終落虎口,成為文革後被中共判刑最重的政治犯,且因其堅持不認罪的正義立場,無期徒刑的枷鎖紋絲不動,至今以 70 多歲的多病之軀受難於中共韶關監獄,孤寂無依地在那冰冷潮濕的監獄中已經度過了二十多年、七千多個日日夜夜,且看不到盡頭,令人堪憂。

不斷地、持續地關注、聲援王炳章、高智晟等中共暴政受難者,使那些卡在獨裁者喉頭的刺越發有力量,才能使獨裁者越發難受並越有可能使他們進行某種調整,勇士們活著出來的可能性也才可能有所增加。我們要有這樣的認識,要有這樣的良心。


作者介紹:賴建平 《中國之春》編委 1966 年生于中国江西,1994 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国际法硕士学位;曾在北京做了近 20 年的执律师业,2014 年移居加拿大并开始公开参与反共民主运动。

作者: 賴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