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mage

马建:中国共产党的特供与历史的皇权欲

作者: 马建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权力从未只是冷冰冰的制度设计,而是一部血肉交织的统治史。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古代的皇帝到现代的最高领导人,这一逻辑从未真正断绝。尽管表面上换了衣冠,换了旗帜,甚至换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但内核却依旧是同一套:封闭的权力体系、皇帝式的欲望、以及“特供”所象征的特权。

这是一部从“天下为公”的梦想走向“天下为私”的讽刺史。专制政权就是兽性的贪欲特权,因为它建立在对人性的轻蔑与压迫之上。独裁统治者,不再是制度的仆人,而是整个国家机器的主人。他的欲望,不再受到任何法律约束。历史一再证明,权力一旦走进特供,便会走向腐败。

皇权的延续:从天命到红色天命

中国古代皇帝的合法性来自于“天命”理论。皇帝被称为“天子”,是神在人间的化身。然而,无论是商周的祭祀,还是明清的宫廷礼仪,都不过是政治工具。皇帝依旧是人,他有七情六欲,却握有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权力。他既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也可以因一己私欲而调动整个国家的资源,只为满足一场宴饮,或一时的色欲。

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往往因为亲历民间疾苦,还会有某种“惧民”心理,不敢恣意妄为。朱元璋在打下天下后,尚能保持勤俭,但他的继任者多是纨绔、昏君或暴君。历史记载中,明清两代的皇帝荒淫无度、奢侈无边的事例不胜枚举。清代康熙皇帝有 66 位妃嫔,乾隆皇帝更是在晚年迷恋享乐,耗费巨资修建颐和园。

这种特权不仅表现在个人生活,更通过整个官僚体系扩散开来。君主昏庸,官场必然腐败;皇帝贪欲,官僚体系便成为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宋代大儒朱熹曾感叹,自孔子之后一千五百年来,尧舜之道从未有一天得以真正施行。这种无奈,穿越历史,至今仍让人心酸。

而当中国进入 20 世纪,皇帝被推翻,帝制似乎终结。但事实并非如此。政权更迭并没有改变权力本质。中国共产党以推翻旧世界为旗帜,却在新世界里建立了自己的“红色皇权”。

红色特供:现代皇权的显影

毛泽东从未交过水电费,从未去过王府井买过暖瓶茶杯。他的生活完全脱离普通人民的经验。他离开中南海时厨师都随行;即使去不到一里地的人民大会堂,也必带着自己的御厨。

毛泽东的口味直接决定着整个国家的物资调配。他喜爱吃长沙的武昌鱼,于是国家每周安排专机从长沙空运活鱼到北京。为他一人开辟航空运输线。有一年初夏,毛想吃新鲜桔子,然而时节不对,市面还没有。毛就不高兴了:“现在正是摘桔子的时候,怎么会没有?我要吃,让他们去办。”最后,厨师只好用罐头桔子代替。自此,北京玉泉山农场被要求专门种植毛泽东喜欢的反季节的蔬果,比如苦瓜、无籽小西瓜等。

这种特供并不仅限于食物。毛泽东、邓小平爱抽烟,他俩都有专门设厂,生产独一无二的香烟。

在毛泽东的中国,特供成为制度化现象。中南海东墙外,北长街上,有专门的特供商店,提供从粮食、肉类到进口水果的一切物资。北京王府井百货公司四楼也设有特供专区,仅副部级以上干部及其家属、司机才能进入。普通百姓在外排队买不到油盐,特供商店内却是琳琅满目。

特供的本质,是权力对资源的绝对支配。这与古代皇帝的“御膳房”并无二致。不同的是,古代的皇帝公开以“天命”自居,而现代的皇帝却披上了“人民公仆”的外衣。

Image
Image

权力与腐败:从延安到中南海

延安时期,王实味因为批判延安特供制度,被以“反革命”罪名处死了。新中国建立后,胡耀邦因反特供而被撤职了。权力不允许有人挑战其特权,这一规律古今皆然。

三年困难时期,饿殍遍野,但中央高层依旧享受着“肉类补贴”:十三级干部每月配发两斤肉,九级干部每月四斤肉。此时,普通百姓为了一口粗粮而挣扎求生,干部餐桌上却红烧肉不断。

这种制度化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物质享受,还延伸到医疗领域。北京 301 医院启动的“981 首长健康工程”,目标就是将最高领导人的寿命延长至 150 岁。中国每年 80% 的医疗资源都用于党政官员。普通人看病难、看病贵,而“首长们”享受着世界顶级的医疗条件。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 120 多岁的习近平老人仍然统治着十几亿中国人,那是何等的荒诞?这让人联想到秦始皇帝追求长生不老的执念,只不过如今换成了现代科学的外衣。

特供背后的权力本质

有人或许会辩解,特供并非共产党发明,中国古代早已存在。确实如此。太平天国的洪秀全还未打完天下,就急于扩充后宫,从攻占武汉时的 60 名妃嫔,定都天京之后就增至 88 名。他还自称是耶稣的弟弟,但耶稣什么时候需要如此多的“天国妃子”?

康熙皇帝有 66 名后宫妃嫔;乾隆更是极尽奢华。朱元璋死后,将身边伺候的妃子都吊死殉葬了。相比之下,毛泽东的后宫或许并不算最荒唐。但从本质上看,无论古代皇帝还是现代领袖,特供所折射出的,都是对人性和社会公正的蔑视。

马克思曾言,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使其“不成其人”。这种轻视贯穿中国历史。从皇帝到总书记,权力始终高于法律,特供始终优于公平。

特供与皇权欲:从历史走向未来

权力一旦不受约束,就会像洪水一样泛滥,最终吞噬整个社会。特供不仅是物质的不平等,更是精神的不平等。它让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成为两个世界的人。毛泽东不交水电费,不知物价,他与普通百姓的生活隔绝到极点。这种隔绝,使统治阶层对人民失去感知,进而产生冷酷无情的政策。我曾在燕山石油化工厂工作了四年,听传达中央文件,其中因猪肉涨价,李鹏总理说:那就吃虾嘛,大虾才一毛二分一斤。

特供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皇权欲望的裸像。它让我们看到,中国所谓的现代化,很多时候只是皇权的现代化,而非社会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打破历史的皇权循环,只是给它换上了红色的外衣。特供制度,便是这一循环最直白的象征。只有当权力真正受到限制,当统治者也必须交水电费、排队买肉,当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承受生活的重压时,历史才有可能翻开新的一页。特供的反义词是公平。到中国实行了宪政民主的那一天,特供便是耻辱的政权的罪证了。

马建

2025.9.12

2025 年 9 月 12 日上传

本文由《中國之春》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 马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