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mage

松岛:中国对乌克兰战争的宣传(下)

作者: 松岛

最小化乌克兰关于战争的观点和其他声音

在放大俄罗斯观点的同时,中国官方关于战争的通讯有意地将乌克兰在这场冲突中的立场减少到最低。在新华社对战争的整个报道中,只有大约十几篇报道强调了乌克兰的观点,引用了乌克兰的声音。其中一些报道突出了乌克兰在与俄罗斯的对抗中的局部胜利,但另一些则将乌克兰描绘为孤立和无助。例如,当乌克兰申请加入北约未能获得积极回应时,新华社引述了泽连斯基总统对西方的抱怨。在对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发现报道中突出的乌克兰观点主要是来自泽连斯基等高级官员,而且大多是在与俄罗斯的和平谈判的背景下,传达了乌克兰人愿意达成协议的乐观信息。

在传递乌克兰观点方面,中国国内和国外导向的国家媒体报道之间存在一些微妙的区别值得注意。与央视相比,CGTN 更多地报道了乌克兰在战争中的伤亡和苦难。例如,4 月 14 日,一名 CGTN 记者访问了被俄罗斯军队围困的切尔尼戈夫市,并记录了这座战场城市中被战争摧毁的建筑物的画面。在同一天,另一名 CGTN 记者会见了返回基辅周围城镇的居民,并采访了他们在战争期间的经历。CGTN 报道与央视报道的差异可能归因于它作为中国主要国际新闻机构的地位,为全球观众提供服务,并与 CNN 和阿尔贾日拉等媒体竞争。央视国际台的学者们认为,CGTN 长期以来在中国媒体系统中享有特殊地位,使其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大胆的实地报道。新华社对战争的报道与中文版有一些不同之处,前者包括更多关于乌克兰军事胜利的报道,如重新夺回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以及由俄罗斯空袭导致的平民伤亡。这同样归因于该内容的外部定位,以及新华社在国际上作为更合法的新闻机构的事实。但与此同时,就战争的更具争议性的报道,例如布查大屠杀,CGTN 和新华社更中立的立场仍然倾向于俄罗斯,正如上文所讨论的。

中国在俄乌战争期间的亲俄宣传被一些西方媒体和分析人士解读为中国的亲俄政策的迹象。然而,正如在引言中所指出的,中国在这场危机中的外交政策相对谨慎,包括遵守西方的制裁、暂停一些在俄罗斯的经济项目,并且在对俄罗斯的战争中基本上既不直接谴责也不支持。官方宣传中的亲俄倾向应该被理解为中国政治传播中更大趋势的一部分,以及官方媒体和发言人的机会主义和自保(有时是自我宣传)行为的产物。

当前亲俄报道的模式建立在中国官方对外政策事务的长期趋势之上,特别是在俄罗斯和美国方面。对于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一直受到严格的监管,商业媒体和在线媒体被给予很少的空间来发表替代性观点。对于像俄罗斯和美国这样的主要国家的报道一直受到宣传官员和媒体守门人的特别关注。在过去十年的观察中,中国新闻机构基本上避免了对俄罗斯政治的负面报道,包括反对普京政权的抗议运动。

对俄罗斯和普京政权的积极描绘具有象征意义,可以传达中国对俄罗斯的友谊,但它也起到了防御功能,避免中国人民接触到针对威权政府的政治运动和异议。在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下,中国官方媒体对俄罗斯观点的附和使中国能够向俄罗斯表达同情,而不必承担在外交政策上亲俄的实际成本。软化俄罗斯作为侵略者的形象也预防了国内对中国在这场危机中缺乏直接参与的批评,以及对普京政治合法性以及一般威权政治体制的更大质疑。

中国官方关于这场战争的反美和反西方成分,反过来又与中国国内和对外传播中日益普遍的对美国(以及西方)的批评一致。在特朗普时代之前以及他的总统任期的早期阶段,中国媒体专业人士分享说,类似他们对俄罗斯的报道,对美国的报道主要限于更具建设性的口气,或者强调对任何摩擦的乐观和潜在解决方案。然而,随着中美关系的持续恶化,对美国的描绘逐渐变得更加审慎。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国内和全球官方媒体经常报道美国民主的裂痕,这在诸如 1 月 6 日的叛乱事件和 BLM 抗议运动等事件的详细报道中可以看出。最近,关于种族动机的布法罗大规模枪击事件的新闻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批评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和直接,尤其是那些由更有战斗性的外交部发言人如赵立坚或前《环球时报》编辑胡锡进表达的批评。将美国主导的西方军事联盟北约描绘为引发乌克兰当前战争的责任方,以及将美国描绘为一个不值得信赖的国际调解者,都符合中国媒体中针对美国作为典范民主和全球领导者的道德立场的更大模式。

此外,中国媒体在这场战争背景下广泛依赖官方俄罗斯的声音和画面,可以被解读为一种自保和政治机会主义的行为。面对长期以来的宣传政策,以及据称禁止对俄中关系进行审查或以积极的态度描绘西方的具体指令,中国官方传播者的选择有限。使用西方或乌克兰的画面和观点可能会激怒俄罗斯,并将西方描绘为一个统一的道德和和平力量。有选择地依赖俄罗斯的观点和画面,使得能够报道这场冲突,同时避免了把俄罗斯描绘为侵略者,将西方描绘为拯救者的二分法。

一些官方传播者,如外交部发言人,也很可能利用这场危机将自己定位为对美国的不懈批评者,这在国内受众中很受欢迎。例如,赵立坚和华春莹在 Twitter 上的评论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例如,在赵立坚关于美国资助的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的推文之后,国家主义小报《环球时报》在微博上传播了一张截图,获得了 4800 个赞和许多民族主义评论。中国外交官的外部社交媒体帖子通常由国家媒体传输到内部社交媒体平台,这加剧了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我将在接下来的部分更详细地探讨这种趋势以及中国对俄罗斯传播的国内影响。

Image
Image

在国内,官方对俄罗斯乌克兰战争报道的亲俄倾向似乎与公众舆论趋势融合在一起。微博上关于战争的广泛传播的评论显示存在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普遍将战争描绘为俄罗斯与西方(尤其是美国)之间的冲突,而不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与官方报道一样,西方和美国经常被描绘为煽动者。例如,在微博上一条受欢迎的评论,大约有 4600 次分享,呼吁美国放弃霸权,并认为战争是为了和平的必要手段。另一位微博用户发布了一段自制视频,回顾了美国军队的轰炸记录,获得了超过 3600 次分享和 9000 多次点赞。

虽然除了社交媒体趋势外,我们对中国公众关于乌克兰战争的舆论趋势了解有限,但是卡特中心中国焦点于 3 月 28 日至 4 月 5 日期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75%)认为中国在乌克兰支持俄罗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有趣的是,更多地消费国家媒体、社交媒体以及更高水平的教育与在这项调查中对俄罗斯的支持率相关。除了显示出公众明显的亲俄倾向外,这项调查还发现,高达 70% 的受访者相信关于美国在乌克兰拥有生物实验室的阴谋论,这一发现同样与受教育水平较高以及接触官方和社交媒体渠道更多相关。虽然这项调查仅代表中国人口的一小部分(4886 名受访者),但它揭示了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背景下,官方宣传、社交媒体评论和公众舆论之间的一种趋同,彼此相互加强。

因此,在思考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宣传如何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国内合法性时,有几个潜在的影响。首先,官方媒体对亲俄倾向目前已经引发了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一点在微博上官方和非官方的反西方信息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公众对反美阴谋论的明显信任中显而易见。其次,亲俄的报道可能有利于党派,通过抑制更多对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立场的挑战。如果播放更多的乌克兰画面并允许其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公众舆论可能会偏向乌克兰,并对中国在这场危机中的矛盾立场提出质疑。同时,这场冲突中的亲俄宣传也可能限制了中国在外交政策调整方面的灵活性。向西方靠拢或者反对俄罗斯可能被中国公众解读为软弱或不爱国,这将使中国始终处于外交模糊状态和尴尬的中立状态,无论俄罗斯在努力夺回乌克兰方面达到何种程度。

因此,外部来看,中国的亲俄宣传进一步疏远了西方国家。然而,在一些全球南方国家,中国的叙事与当地信息传播形成了一致,特别是在质疑西方作为国际体系道德象征方面。

在西方背景下,中国的亲俄信息传递阻碍了其在这场危机中树立中立立场的努力,并加剧了人们对中国与俄罗斯联盟日益增长对自由民主国家构成威胁的现有担忧。中国宣传与官方外交政策的普遍关联意味着其亲俄信息传递经常被解读为官方政策。“中国对俄罗斯虚假信息的推广表明了它的忠诚度”,CNN 对中国对乌克兰战争的报道进行了长篇分析,标题如是说。在最近的欧盟 - 美国对中国对话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批评中国传播俄罗斯有关其乌克兰战争的虚假信息。中国的亲俄宣传获得了比其更中立的外交政策措施更多的媒体和政策关注,例如遵守对俄罗斯的西方制裁。

总的来说,中国在乌克兰战争期间的亲俄宣传加剧了人们对中俄联盟的担忧。例如,一项由皮尤研究中心于 4 月 28 日发布的关于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最担心的问题是中俄合作伙伴关系。约 62% 的受访成年人认为这种关系是一个“严重问题”。与之相比,大约 47% 的人认为中国参与美国政治是有问题的。

然而,在全球南方的许多地方,中国关于战争的信息并没有引起重大关注。相反,中国的一些官方叙事,尤其是强调西方负责的部分,已经被高级官员宣传。例如,在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公开责怪北约是乌克兰战争的罪魁祸首。巴西的总统候选人卢拉·达席尔瓦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也指责美国、欧盟以及普京和泽连斯基煽动了战争。[44] 中国决定不谴责俄罗斯的战争也引起了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共鸣,这些国家同样采取了更加中立的立场,这一点在他们在最近对俄罗斯的联合国决议中弃权中得以体现。

总的来说,中国在乌克兰战争期间的亲俄宣传在西方可能损失了一些软实力,但在全球南方可能取得了一些软实力收益。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相对于中国有利的舆论转变将如何影响其未来的外交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争的进展以及普京政权由于其对乌克兰的侵略行为而面临的国际后果。

本文由《中國之春》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 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