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瑜专辑:蹭网发推】高瑜:蹭网发推之六十五、六十七、六十八
董鬱玉將上訴——蹭網發推之六十五(2024-11-30)
今天,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間諜罪」判處黨媒《光明日報》前評論部副主任董鬱玉有期徒刑 7 年,剝奪政治權利 3 年。
《光明日報》是享受中央財政直接補貼的五家央媒之一,董鬱玉 1987 年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加入《光明日報》。1989 年曾因為參加「六四」抗議活動被下放一年。2006 年他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尼曼新聞獎學金,在哈佛訪學一年。他還曾在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北海道大學做過訪問學者。
2022 年 2 月 21 日董在北京新僑飯店與一名日本外交官共進午餐時被警方帶走調查。該名日本外交官也被帶走,數小時後被釋放。日本政府對於此事表示了抗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當時表示,該日本外交官在中國從事「與其身份不符」的活動。據悉該日本外交官已經正常結束在中國的外交工作,按時回國。
2023 年 4 月,來自全球各國的超過 60 名學者、記者聯名簽署了一份公開信,要求公正對待董鬱玉,簽署者包括披露「水門事件」的《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鮑勃·伍德沃德、曾任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的前《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博明、七十年代就在中國學習的中國問題專家夏偉等人。
公開信呼籲中國政府重新考慮董鬱玉可能面對的嚴厲處罰:「和外國外交人員、記者、學者的聯繫不應該成為構成間諜罪的理由。如果是這樣的話,誰還願意來中國,和中國的記者、學者以及外交人員見面?」
直到 2023 年 7 月北京二中院才對董鬱玉案進行閉門庭審,董鬱玉對檢察院的指控拒不認罪,他的家屬為他聘請的莫少平、尚寶軍兩位律師為他做了「無罪辯護」。
今天,時隔一年四個月,才遲遲下達的判決,顯然是對董鬱玉不認罪的重判。借鑒本月 19 日香港 47 人案的判決,7 年都是不認罪的重判,當前中港的法律越來越一體化了。何況董還有 3 年政治剝權,已經超過被判 11 年重刑的劉曉波了,劉曉波剝奪政治權利 2 年。
據悉,董鬱玉會上訴。莫少平律師事務所會繼續擔任他二審的辯護律師。
2023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反間諜法》的修訂案,7 月 1 日施行,「行走的 50 萬」已經成了「間諜」的代名詞。究竟執法機構如何看待《反間諜法》呢?我有深切體會。
網易一個只有 200 個粉絲的化名者,給我造謠,說我是「間諜」,「六四」就因為當間諜被抓,後因繼續當間諜「繼續被抓被判刑兩次」。去年九月,北京市公安局國保找我,我向他們提出:「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幫我肅清謠言。」但是一直沒有結果,這個網易上的謠言迅速擴大,現在「百度百科」都造謠我是「間諜」。
直到今年 8 月 26 日,北京市公安局為了讓我關閉 X,指示聯通給我斷網、斷手機、座機,第二天區國保來家,我才得到有關網絡謠言的回答:「市局認為「間諜」的謠言,不影響你的正常生活,所以沒管。」
如果像北京市一級的執法機關,專政工具,如此對待嚴肅的法律問題,那法律還有什麼尊嚴可言?如果十四億人走在大街上都可以被造謠成「行走的五十萬」,網絡成為法外之地,不要說《反間諜法》,任何法律都成為兒戲。
感謝王丹在讀何家棟!——蹭網發推之六十七(2024-12-06)
何家棟先生是當代中國自由主義思想的導師之一。
他曾是老八路、北平地下黨,坐過國民黨時期的「炮局」。
49 年之後是工人出版社的創始者,是當時的暢銷書《把一切獻給黨》、《趙一曼》、《我的一家》、《方志敏戰鬥的一生》、《胸中自有雄兵百萬——記毛主席在陝北戰爭中》等著作的實際作者,他當年為工人出版社賺的錢,用大卡車往出版社拉。
1957 年他因編輯出版劉賓雁文集《本報內部消息》,被打成「右派」,開除出黨。1959 年以戴帽之身擔任李建彤小說《劉志丹》的責任編輯。1962 年《劉志丹•一卷》被毛澤東定為「利用小說進行反黨,這是一大發明」,何家棟因而被牽連進「習仲勳反黨集團」。1965 年他同全家人下放山東成武縣。文革被揪回北京批鬥,兩個未成年的兒子一個自殺、一個被打死。
1979 年,何家棟「右派」獲得糾正,腰系一根草繩帶全家回到工人出版社。擔任工人出版社常務副社長兼副總編輯。隨後出版了《劉志丹》三卷。
1985 年,他創辦了文學雜誌《開拓》,創刊號刊登劉賓雁的報告文學《第二種忠誠》。劉賓雁被整肅,《開拓》停刊,何家棟被迫告老還鄉——離休。
我就是這個時候,因為報導《第二種忠誠》認識了何家棟。第二年為了拍攝《鄧小平和現代中國》又認識了何家棟的兩位忘年交陳子明、王軍濤。
1988 年 3 月,何家棟受于光遠、馮蘭瑞邀請,擔任《經濟學週報》總編輯。該報已經成立九年,一直默默無聞,何家棟接手不過一年,已經有「南導北週」的聲譽。上海世界經濟導報和經濟學週報都是胡耀邦、趙紫陽稱讚的兩份改革派報紙。
1989 年 6 月 30 日,北京市長陳希同向人大做《關於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情況報告》,多次點了《經濟學週報》。緊接著,社科院、國家新聞出版署關閉了《經濟學週報》。
「六四」開槍前後,《經濟學週報》社級領導 6 人被抓,只剩老總何家棟救這個,救那個,根本救助不過來。這 6 個人中,陳子明、王軍濤成為中共認定的「動亂黑手」;我 88 年 12 月調入報社的第一篇文章,成了「動亂暴亂的政治綱領」,導致報社被封。還有一個人成為抓捕陳、王的叛徒。
進入 21 世紀,回顧一生,何家棟認為在《經濟學週報》的一年半,才是他依照個人意志,自由辦報時期。
2006 年 10 月 16 日,住在北京同仁醫院幹部病房的何家棟一清早就焦急地等待,丁東告訴他,他的思想理論文集《何家棟文集》上下卷今天印刷裝訂完成會給他送來。一直等到中午,生命之光一絲絲退去,中國又一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倡導者和領路人,熬到了燈盡油乾,何家棟離開了他終生放不下的寫作和出版,與他的思想結晶《何家棟文集》失之交臂。
就在 16 日一早,當局搜查了丁東的家和印刷廠,飄著油墨之香的《何家棟文集》全部被沒收、銷毀。
今年是何家棟離世 18 週年,冥辰 101 周年。他的思想之光依靠重新出版的文集,燃燒起精神的火炬,繼續在傳播、在光揚。
附:王丹读书有感: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还知道何家栋这位已经过世的老人了吧?这其实是时代的遗憾。
老何是我接触多的中共老干部中,思想最为深刻的一位。他 1987 年接办「经济学周报」,延揽高瑜,王军涛作副总编,使得该报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也是最敢讲话的媒体。
不仅如此,令人惊叹的,是他的思想的深度。
仅举一例吧:我们平时讨论民主是手段还是目的,但老何完全跳脱固定框架,提出「民主既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对一个社会而言,它是像生命中空气和水一样的不可或缺的成分」。我觉得这个认识显示出老何的思想生产能力。
老何在八十年代甚至到九十年代,在北京知识界都是一面旗帜。但他低调谦和,很少张扬自己,所以后人知道他的不多。但知道他的都知道,他,曾经是一个巨大的存在。
现在的时代比较平庸,老何这样的人少了。虽也正常,但终究是遗憾。
從瓊瑤的「翩然」想起巴金的「死熬」——高瑜蹭網發推之六十八(2024-12-09)
讀了瓊瑤:「我已經『翩然』的去了」,令我陷入悠遠地遐思……
看了瓊瑤 11 月由親友在臉書發表的新詩和影片,看了她 12 月 3 日留給「各位親愛的朋友和知音們」的遺書,對她 4 日選擇「安樂死」來告別「生命的冬季」頗有感觸。
瓊瑤為什麼能夠成為最成功進入大陸的台灣作家
我不是瓊瑤迷,讀她的作品有限、看她的影視作品也有限,遠沒有聽鄧麗君的歌多。
鄧麗君較瓊瑤早幾年進入大陸,1979 年 12 月,中國女排在亞洲排球錦標賽上戰勝日本,奪得冠軍,鄧麗君受霍英東之邀,在宴會上為隊員們演唱了兩首歌曲;1980 年,載有 17 名中國船員的荷蘭籍貨船停靠基隆港,船員們特地跑到臺北購買鄧的錄音帶;次年,又有因故迫降中正國際機場的大陸乒乓球隊員,到免稅店搶購鄧等的錄音帶;80 年代初中國各地充斥著鄧麗君的盜版磁帶,大街小巷飄揚著她的「靡靡之音」。當時蔣經國宣佈「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三不政策」不久,港臺報紙竟然評價「鄧麗君反攻大陸成功」。
鄧麗君和瓊瑤無疑是台灣文化成功進入大陸的代表人物。
瓊瑤的言情小說,80 年代中期已經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成為那一代年輕人的青春之夢。沒有被鄧小平打成「資產階級自由化」,當年我還感到奇怪,今天我明白了,不涉政治只言情,則對「四項基本原則」無害。1998 年《還珠格格》在大陸拍攝並發行,一發不可收拾,瓊瑤作品的產業鏈從產到銷都轉到大陸,一部接一部都在大陸生產發行。無論「悶聲發大財」,還是「不折騰」,都需要瓊瑤的言情小說和改編的電視劇娛樂大眾。
當然,瓊瑤走紅大陸說她不涉政治,只能用來評價其作品。在 90 年代已經有直選的台灣,據說瓊瑤最支持韓國瑜,自稱「韓粉」。
瓊瑤只能產生在台灣
從 80 年代到今天,整 40 年,瓊瑤有 71 本作品在作家出版社出版,包括她的最後一部新長篇《梅花英雄夢》5 冊,這是任何一個中國作家都難於企及的。是大陸作家的才華不夠嗎?非也。是大陸作家的作品不如人嗎?差矣。
產生瓊瑤的土壤是台灣,來到大陸即是座上賓,又不用手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這才是瓊瑤也能在大陸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瓊瑤在遺書中說「生命的美好,就在於『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嫉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擁有過了!」
「瓊瑤的擁有在於」留下了…留下了…我那些字字句句的著作,是我今生為愛燃燒的熱火。」
瓊瑤有生之年所擁有的寫作自由,中國哪位作家能擁有?是 49 年後留下的 5 個文化泰斗?還是夾邊溝埋葬的冤魂?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還是當今最有權勢的作家鐵凝?
中共封了六個文化泰斗,除了魯迅病逝於 1936 年,其餘為: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瓊瑤今天令人羨慕的,是能夠為人生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死亡,「自己做主」。
她在遺言中寫道:「上苍对于生命的过程,设计得不是很好。当人老了,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疗、不治』的时间,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对于必将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万一不幸,还可能成为依赖『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我曾经目睹那种惨状。我不要那样的『死亡』」。
86 歲的瓊瑤,說不要就不要。她寫道:「『翩然』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飞翔』,优美而『轻盈』,我摆脱了逐渐让我痛苦的躯壳,『翩然』的化为雪花飞去了!」
中國不缺自我了斷的作家。1966 年政治嗅覺最敏銳的鄧拓,5 月 18 日在北京家裡服安眠藥自盡;8 月 24 日老舍白天捱過紅衛兵的銅頭皮帶,晚上又遭受家人的批鬥,悲憤之下投了太平湖;9 月 3 日傅雷夫婦在上海家中上吊自殺……。如果不是胡耀邦 1978 年為他們平反,他們將永遠背負「自絕於黨、自絕於人民」的罪名。
榮譽纏身、生不如死的巴金
巴金是活得最久的中國文化泰斗。49 年之後,他再也沒有長篇小說問世。
1978 年 8 月 13 日,是他人生一個轉折點。是他的亡妻蕭珊六週年忌日。六年前蕭珊患癌症病重,正在勞動改造的巴金以「你又不是醫生」為由,不被允許見妻子最後一面。蕭珊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床前,75 歲的巴金開始寫一份沉重的遺囑:《隨想錄》。他像他自己筆下高覺新一樣反思自己、反思「文革」,大聲喊出:「說真話」。1978 年 12 月 1 日,《隨想錄》開始在在香港《大公报》「大公園」發表。
1981 年,巴金的行动就变得迟缓,1983 年确诊为帕金森氏病,他寫字已經非常困難。他的書桌就改為二樓面對花園的一台縫紉機。1985 年他反復在《隨想錄》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館」,不被官方理睬。
是年 10 月,我隨《鄧小平和現代中國》攝製組到上海,聯繫巴金,把鄧樸方的造訪作為影片內容,老人欣然接受。但是對我的提議「是否和鄧樸方談談『建立文革博物館』?」老人家笑而不答,像是死了心了。
《隨想綠》在《大公報》連載到 1986 年 8 月 20 日,共一百五十篇,陆续以每三十篇编为一集,共出版五集,42 萬字。此時他握笔越發困难,他每写一个字都要花费好几分钟时间。
1994 年巴金 90 高齡,是他人生另一個轉折點,他已經離不開醫生。1995 年,巴金的好友年長他 4 歲的夏衍去世,对他的影响很大。夏衍去世前非常痛苦,巴金對家人说:「如果我也到了这一天,希望不要进行抢救,要安乐死。」这是他第一次向家人提到「安乐死」这三个字。此后,每当病重或住院見醫生時,总是艰难地对医生说,要「安乐死」,不要浪费国家的药,「我已经没用了。」
1999 年 2 月 8 日早晨,巴金生命到了最重要的转折。他突然高燒到 39 度,呼吸急促,醫生為他插管吸痰,被轉入重症監護室,做了氣管切開手術,用呼吸機呼吸。巴金已經完全不能吞咽,要依靠鼻飼維持生命。此後再也没有回过家。
巴金一生不拿工資,只靠稿費為生,但是他 1983 年即當全國政協副主席,1984 年即當作協主席。住院是國家領導人待遇。
開始巴金的神智還清醒,不能说话也不能书写,他只能用点头和摇头的方式表达意思。主治医生站在巴金的床头轻轻说着:「巴老抬抬手,活动活动……」巴金便微微地睁开眼,听话地抬抬手,然后又无力地放下。这就是他每天唯一的活动。他有意識的時候,最清醒的表達是:「我為大家活著。」
他的病情是綜合性的,帕金森氏病确诊多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有几十年历史,高血压和低血压都有,气管感染还引起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心率衰竭,另外还有胸水、贫血,还产生过败血症。醫院的為他制定的救治目標是「活到一百歲」。
官方和家人從來沒有公開過他渾身插管子的照片,上海市甚至在醫院為他舉行 99 歲的生日慶典。女兒李小林在他創辦的《收穫》雜誌舉行壽宴,邀請各地作家來上海,接受祝壽。2005 年 10 月 17 日醫院終於公佈巴金患恶性间皮细胞瘤,腹腔大量出血,搶救無效去世。上海華東醫院超額完成使命,百歲泰斗巴金距離他的 101 生日只差 39 天。
只有醫生知道他什麼時候已經感覺不到身體和精神的痛苦,只有家人知道他什麼時候不再提「安樂死」的念頭,因為他成為植物人。
瓊瑤的身後事完全依照她的遺囑只舉行家祭,不舉行公祭,不舉行紀念,火化之後,花葬陽明山。
「六四」之後,幾乎沒有講過一句話的文化泰斗,文學巨匠巴金,死後哀榮,公祭場面宏大,江澤民、胡錦濤和全部常委送了花圈,多名國家領導人參加了葬禮。全國多地為他舉行追悼大會。
葬禮唯一按照巴金心願辦的,是和愛妻蕭珊的骨灰一起撒入大海。
2024 年 12 月 22 日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