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岚:农村教育问题与中国的未来(上)
中国经济的下行,在目前来看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除了那些完全活在平行宇宙当中的小粉红之外,这一点是所有人都非常清楚的。然而,向来都靠嘴硬治国的中国政府,仍然是不遗余力地在粉饰中国的经济数据,比如说吧,国家统计局就说 2023 年中国的 GDP 增长为 5.2%,这完全就是凭空造出来的数字,根本就不是注水或者是虚高了几个百分点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有这些有生活经验,特别是有在中国的生活经验的人,当然知道 5%、6% 的 GDP 增长,在社会上是长什么样子的,问题是现在完全在中国是民生凋敝,青年失业率高到了不敢公布的程度,就连所谓的城镇调查失业率都已经到了 5.3%,不包含在校生的 25 到 29 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到了 6.4%。我们可是要知道,这个失业率统计是不包括农民工的,如果把农民工算进来,这个数字恐怕高的难以想象。相比之下,目前美国本科和以上学历的劳动力,失业率只有 2% 左右。
中国的失业率高成这个样子,跟 GDP 增长是直接冲突的,这是第一,我们凭常识就能知道。第二,历年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房地产行业和它的上下游产业通通加在一起,差不多是占了中国 GDP 的三分之一,而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现在是什么样子?连中国政府下了命令要保的白名单企业,国有银行都不敢说真的给他们大量的贷款,让他们渡过这个难关。也就是说,占了 GDP 三分之一的这么一大块的产业是现在这个样子,你这个 5.3% 的增长是怎么来的?对外贸易就不用说了,商务部自己的官方数据就显示今年一二月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暴跌了 20%,已经是连续第八个月下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许成钢教授之前就判断,中国 2023 年的 GDP 增长实际上是 0 左右。
过去我们一直都讲,中国的经济增长是靠所谓三驾马车,就是出口、投资和消费。消费和出口不用说了,而投资又主要分为三大块,一个是房地产,我们刚才也提到了,另一个是制造业,再一个就是基础设施投资,而这一项又在以地方债的形式,以稳定的速度拖垮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说来说去,好像就还剩一个制造业。
其实啊,在我看来,所谓的“中国模式”,改革开放,特别是 1990 年代之后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就是靠的两件事情,一个是制造业,另外一个就是土地财政和房地产,而这两件事情背后的核心是什么?难道是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其实不是的,在我看来,中国模式的核心还是巨量的廉价劳动力。无论我们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三驾马车还是八架马车,中国模式成功的要素是三个还是十个,最核心的只有一点,就是巨量的,来自农村的廉价劳动力。没有这个,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都是空中楼阁。中国原来叫“世界工厂”,到哪里都是 Made in China,怎么来的?廉价劳动力来的。现在网上的小粉红说外卖快递电商全中国最先进、最发达,怎么来的?廉价劳动力来的。
然而,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过去,中国的所谓经济奇迹是靠廉价劳动力撑起来的,而在未来,中国模式的崩溃,也很有可能是同样的这些廉价劳动力造成的。现在有很多人在担忧中国会不会陷入 1990 年代的日本那样的情况,在我看来,这些人真是高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中国不是跌入 1990 年代的日本,跌入是往下跌,中国现在达到 1990 年代日本的高度了吗?中国好几亿人月收入到不了 1000 人民币,日本当时有那么大比例的贫困人口吗?其实啊,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回到另外一个现在好像快要被大家忘了的概念,就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在未来的命运,往好了说,是跳不出中等收入陷阱,而往坏了说,由于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当中,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最终会淹没中国社会,整个中国陷入混乱,乃至更严重的后果。
那么首先我们要来回顾一下,中等收入陷阱究竟是什么,而在这之前,我又要强调,就是中国如果论人均收入的话,其实在国际上根本排不到前面。根据 2022 年经购买力平价(PPP)调整后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列表,中国是排在了第 70 位,前后的邻居是白俄罗斯和墨西哥,比泰国和哥伦比亚好一点,有 37 个国家和地区是你的两倍还多。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确毫无疑问,仍然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然而,我们当然也是要承认,中国的确是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发展上来的,毕竟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经济是那个样子,你好像除了往上走一走,往下也没什么余地让你再退了。那么中等收入又为什么成了一个陷阱呢?简单来说,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 1960 年的时候,世界上有 101 个国家和地区算得上是中等收入,到了 2008 年,过了将近 60 年时间,其中大家猜一猜有多少成功地从中等收入跃进到了高收入?只有 13 个。其中就包括亚洲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然后当然还有一个日本。而在亚洲之外,爱尔兰和西班牙也算的上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基本就是这些,剩下的什么墨西哥、巴西、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等等,都有过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但最终也都没能成功鲤鱼跃龙门,成为高收入国家的一员。为什么只有这么几个国家成功实现了转型,另外那么多国家做不到?而假如说中国也想蹭这个热闹的话,中国最需要补课的点,最需要抄袭的点又在哪里呢?首先我们要说,有些东西中国想抄也没法抄,比如说爱尔兰和西班牙的经验,人家是欧洲国家,可以加入欧盟,加入欧盟之后首先能跟这么大一个市场统一货币,然后还能享受到大量的保护政策和补助,这个是人家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亚洲四小龙的经验呢?其实比较熟悉这方面情况的读者应该可以看出来,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当中确实一直在尝试走他们探索出的那条道路,就是通过廉价劳动力吸引外资之类的。但是为什么人家最终可以实现转型?总不能是靠几亿人民拧螺丝一路拧上去的吧,人家从中等收入跳到高收入的表现正好就是不再天天拧螺丝了。所以,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这几个国家成功了,那么多的国家失败了?这本书的作者罗斯高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用四个字来描述就是:人力资本。用两个字来描述就是:教育。
在一个贫穷的经济当中,我们可以想象大多数劳动力基本上都是从事农业,当农民,或者是种粮食,或者是种一些经济作物。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个其实是不需要什么教育的,连识字都不需要,有力气就可以。然而,如果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了,需要有建筑工人了,或者建起来工厂之后需要有人去拧螺丝了,做这个工作,你起码得识字吧,或者说能够做一点简单的算术,很多中等收入的国家,经济主要就是靠这种低端的制造业。然而,如果说是一个发达的经济体,比如说加拿大,或者是美国,你要想找到一个差不多的工作,哪怕就是最基础的办公室文员,你就得会用电脑,会使用办公软件,如果是想找其他一些工作,比如说写代码之类的,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些技能是怎么来的,当然是通过教育,甚至非得是通过大学水平的教育才能得到的。美国、德国、日本这种发达国家,拥有高中和高中以上学历的劳动力占的比例都超过了 90%,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基本上是 80% 左右。在低收入国家,这个比例只有 20% 左右,而在目前困在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比如说墨西哥,只有 35% 的劳动力有高中和高中以上的学历。最有意思的是,少数几个从中等收入区间毕业,跳进高收入国家行列当中的,比如说是韩国、台湾,他们在仍然是中等收入国家的时候,例如说是 1980 年,他们劳动力当中拥有这个学历的比例已经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差不多是 70% 多这个水平。原因也很简单:正是因为这些国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劳动力阶层,他们的人力资本达到了这个水平,所以他们有这个能力进行全面的转型,从基础的制造业转型成台积电,转型成三星电子,转型成服务业,转型成一个高收入国家,你不可能说是全国上下都是初中生学历,跟习主席一个水平,然后你来搞台积电,你的人才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根本不可能有这个创新,也不可能有一个庞大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力资源来当工程师,来管理供应链等等。同样的,甚至说是更重要的一点: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不是领导人一个命令下去,马上就能搞起来的,一个人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要十几年,你需要几代人,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把整个劳动力阶层的教育水平给提上来。所以说,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必须提前几十年就做这个准备,就为教育投资。
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呢?乍一看,好像还可以。根据中央财经大学 2022 年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 年,全国劳动力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是 43.1%,2010 年的时候还只有 28.6%,2000 年的时候是 19%,似乎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问题是什么?大家可以猜一下农村的情况,农村劳动力,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有多少人能够有机会上高中。答案是只有 22%。中国农村劳动力当中只有 22% 的有着高中和高中以上的受教育程度,根本就还是低收入国家的水平。而我们的整个产业,建筑业,房地产,制造业等等支柱型的产业,都是靠这些农民工兄弟支撑起来的,都是靠燃烧他们的劳动发展起来的。然而,就像我刚才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们的这些农民工兄弟靠着自己的勤劳,把中国发展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但是,中国是没有可能靠初中学历实现产业转型的,更可怕的是,为什么我们说中等收入是陷阱,我们怎么不说是“中等收入服务区”?因为你陷入这个陷阱,不仅仅是很难爬出来的问题,而是说你所有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都会暴露出来。你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你的制造业竞争优势已经没有了,你的劳动力相比起越南、柬埔寨来,不再是廉价劳动力了,你的劳动力——正如现在中国所出现的情况那样,会失业的,而中国的工人又都是农民工,他们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在农村种地,因为种地根本养活不了他们,因为种地种不出下一代的前途,他们在城市找不到工作之后,难道会老老实实回到农村搞他的一亩二分地?
那么,为什么农村重要?为什么说农村是隐形的中国?首先,中国仍然是一个城乡二元体制的社会结构,户口制度仍然在那里摆着。大家可以猜一下中国现在还有多少农村人口?根据官方统计,按照户籍来计算的话,中国仍然有 7.71 亿是农村人,等于是全国人口的 54.60%,而中国又有着将近三亿农民工,占整个劳动力规模的将近 40%,他们在中国农村,留下了四千多万留守儿童。此外,我们还要意识到,中国尽管发展了几十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非常大,上海的平均收入,可以是甘肃的十几倍,而美国完全没有这么严重,纽约曼哈顿和美国最贫穷的州之一,西弗吉尼亚州的平均收入差距也就是四倍左右。但是,我们在观察中国的时候,思考中国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下,我们想的是不是都是一些城市问题,一些北上广的问题,彷佛农村不存在,农村人和农民工都成了跑龙套的配角。其实不然,中国农村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的教育问题,比我们一般想象中的还要严重,原本我们以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其实仍然广泛地存在,如果中国不能解决农村问题,特别是农村的教育问题,中国总有一天会被拖垮。
实际上,就连 22% 的农村劳动力有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这个惨淡的百分比,都不能完全表现出问题的严重性来。首先,这个统计是包括了职业高中的。如果你中考没有考上普通高中,去读了职业高中,读下来之后,你也是算成高中学历的。可是,我就要问了,中国的职业高中教育,真的能够培养出为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工程师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专业人士吗?这些读了职业高中的学生,真的能够学到东西吗?说的简单一点,如果职业高中读了等于白读,读完了啥也没有学到,这个真的能够算为多接受了三年教育吗?
《看不见的中国》这本书的作者罗斯高带领团队在 2011 年到 2014 年之间,对中国的职业高中体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在几百个职业高中当中访问了好几千名学生,他们的调查结果非常的不乐观。罗斯高说,尽管有一些学校运转的还是不错的,老师认真教课,学生也都认真学,毕业之后的去向也都还可以,但是这终究还是少数。他带领的团队在访问的每个学校都让学生参加一个标准化的考试,内容就是学生的主修科目以及数学,然后过了一年之后他们再回来,再让同样的学生参加一次考试。最终他发现,职业高中的学生就是什么都没有学到,91% 的学生上了一年学之后,在考试当中的分数没有变化,甚至还有下降的。这不是白上了是什么?除了这种文化课之外,职业高中的学生按道理也是应该去参加对口的工作实习的,而罗斯高的团队在调查中发现,有将近 70% 的学生根本没能到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去实习,学图像设计的学生给打发到富士康流水线上组装手机去了,学天然气管道设计的给安排实习去挨家挨户送液化气罐了。根据调查,56% 的学生实际上所谓的实习,就是去拧螺丝。那问题就来了,你要非得去拧这个螺丝,那还上这个高中干什么?初中一毕业不就可以去拧螺丝了吗?还是再说回来,如果是这个样子,那职业高中就等于白上。实际上,学生们也是这么想的,因为罗斯高的团队发现,职业高中在全国平均范围内的退学率是三分之一,就是说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是读着读着就走人了,而在一些学校,这个比例可以到 60%,几乎就是说三个学生会退学俩。
许多人可能都知道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是做的非常好的,很多学生也都是初中之后就进了职业高中,出来之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都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德国的模式这么成功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德国往里砸的钱多吗?当然不是,实际上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德国的职业高中与中国最不同的一点就在于,他们非常的重视所谓的“文化课”,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数学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简单来说,德国的职业高中,首先是高中,其次才是职业,而中国不仅给反过来了,并且连职业这部分都没做好。这些时候可能有些人就要问了,你职业高中不就是培养技工的么,为什么要这么重视文化课呢?其实这个问题问的很对,正好在一个层面上能够解释什么叫产业升级背后的劳动力升级。简单来说,社会上确实有很多工作看起来就是单纯技巧性的,比如说是修车、修电脑之类的,但是,其他许多的工作,例如做研发,做管理等等,无论是在工厂里还是写字楼里,这种工作不仅需要一些具体的技巧和技能,更需要的是你的学习能力,而那些所谓的文化课,教你阅读、写作、逻辑、数学等等方面的哪些课程,实际上就是在教你如何学习,教你如何分析问题。它给的是你这方面的能力,而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背后需要的就是劳动力阶层都普遍的具有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