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东北之战(1)——战火点燃
1945 年 7 月,抗日战争的硝烟尚未熄灭,坐拥 120 多万平方公里和 3400 多万人口的东北四省早早便成为了国共两党的相争之地,幅员辽阔和物产丰富的东北作为日本曾经的“殖民地”发展程度不可小觑,哪怕遭到了 1945 年 8 月开入东北的苏联红军野蛮掠夺,其工业底子和交通便利也可谓当时中国“巨子”。
据国民政府有关资料统计﹐东北在 1945 年仍有铁矿蕴藏量 38 亿吨﹐煤 228 亿吨﹐煤产量占全国 49%,生铁产量占 87%,钢材更是能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分布在东北的铁路有一万四千公里﹐公路十万公里﹐占全国铁、公路二分之一﹐密度居全国之首;沃野千里的东北有可耕种良田 3,273 公顷﹐其中 55% 已耕﹐可生产五十多种农作物且年产两千万吨﹐大豆年产量居全国之首;从地理角度看﹐东北背靠苏俄﹐西与蒙古接壤﹐东南和朝鲜为邻﹐西南与华北相连﹐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中共夺取东北的野心在 1945 年 4 月的“七大”早有显露,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东北四省极为重要......有了东北四省﹐我党就有了胜利基础。现在我党的根据地还不牢固,没有基础;但有了东北,我们就有了牢固的基础。”到 1945 年 8 月﹐中共决定先下手为强﹐分别从晋绥﹑晋察冀﹑山东和陕甘宁派兵进驻东北,至 1946 年初共方已有冀热辽军区七个团和一个支队﹑山东军区八个师/旅及三个支队﹑新四军第 3 师四个旅和的三个团﹐加上陕甘宁晋绥﹑冀鲁豫军区等部合计 11 万人抵达东北﹐另有党政机关干部两万多人从各个苏区抵达东北黑土地。
国民政府一方也深知满洲之地位,10 月 18 日蒋介石便任命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杜聿明出任东北保安司令督军事协助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完成收回东北的工作﹐杜和参谋赵家驩及外交特派员蒋铿威 10 月 28 日就飞抵长春与苏军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马林诺夫斯基详谈接收事宜。
国方原本希望依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手东北,结果苏方表面悉数答应中方要求,暗地却将国军接收部队登陆的机场港口悉数交给共军,故意延误国军接收进程,山海关外的共军也不再掩饰自己的本来面目,公然开火阻碍从陆路开入东北的国军部队。蒋介石勃然大怒,遂决定武力接手东北,令所有国军部队“一旦遭遇中共阻碍并立即予以消灭”,不过无论怎么说,苏方和中共的一系列阻碍使得原本该抵达东北的国军部队比起中共人马晚了整整两个月。
1945 年 8 月在大连的远东苏军总指挥华西列夫斯基、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远东第一方面军司令梅列茨科夫(从右至左)
不过 1946 年的头两个月,去年 8 月以来国共两军一系列交火在美国的干涉下陷入了诡异的“停火期”,这暂时阻止了东北战争,甚至是中国内战的全面爆发。
关于先前一直给国民党下套,阻碍其接手东北的苏联为何让中共与国民党停火的原因,主要是碍于自己在苏德战争中失血过多,无力与美方抗衡表面上只能忍气吞声,服从其“和平解决中国问题”的方略,不过苏联心底仍盘算着如何利用中共牵制中国当前的执政党国民政府以保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至于美国,一旦中国陷入内战,必然损害美国资本在华的长远利益。
随后,美方派出特使乔治。马歇尔呼吁国共两党在重庆展开“和平谈判”,蒋介石为了军援不得不买美方的账;而出于对美国的恐惧,毛泽东则派出周恩来赶到重庆表示诚意,起码直到三月中旬,中共表面还是保持着“温和”立场,毛泽东本人更是对马歇尔百般谄媚,称其是“和平使者”。
不过这期间国共两边可都没闲着,东北苏军以其坦克大炮给双方画出了一个无人区,中共可在其背后积蓄实力夺取城镇,并在农村发动所谓“土地革命”吸纳人力物力;尽管重庆谈判使得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武力接手东北的路线并不上心,但仍有部分国军部队在蒋介石的软磨硬泡下通过美国船运到了秦皇岛地区,同时还有相当的政府人员抵达东北接管包括沈阳在内的重要城市;但这脆弱的和平在三月中旬被打破了,起因是苏联突然开始从东北撤军。
1946 年 4 月,杜聿明出席国军进驻沈阳欢迎大会
这和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态度发生根本变化有直接关系,可能是美国持续向秦皇岛转运国民党军队以及中东的局势,如苏联欧洲地带南部的重要国家土耳其和伊朗接连落入美国及其盟友的势力范围都促使斯大林和苏联政府改变了远东战略,现在苏联已经在欧洲和中东失了筹码,远东不能再拱手让与美国,所以苏联不再打算配合美方让中共与国民政府和解,而是批评其“过于软弱保守”;3 月 9 日,苏联在远东的话事人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突然告知中共东北局书记、中共在东北的一把手彭真,苏军将在 13 日离开沈阳,并建议他“立即从国民党手中夺取该城,同时敦促中共立即动员武装力量强行接手抚顺、四平等其他重要战略地段方便解放东北的其他重要城市、铁路枢纽以及矿业和工业中心,绝不让国民党控制长春以北的任何地方。”这正是彭真想听到的消息,中共在东北的军事领导人林彪对于“夺取大城市”热情也是日益高涨,3 月 12 日他就和林共同向在延安的中共中央提出了进攻沈阳的建议,但却遭到因毛泽东生病而临时代理中央领导班子的刘少奇的反对,刘当然不知道斯大林在打什么算盘,所以只能本着现实情况批判彭真的计划在军事上风险大,在政治上不利“我们不仅不应进攻沈阳,而且当苏联从沈阳到哈尔滨的铁路撤出时我们也不应占领任何部分,去让国民党接管。只有在国民党主动攻击我们时才应组织防御反击。”彭真对此又失落又愤怒,于是又引用马利诺夫斯基的话,质问中央“为何对美国人如此客气”,刘少奇极端谨慎的态度在几天后被重回领导班子的毛泽东推倒,毛似乎是领会了斯大林“主动挑事来占据主动”的精神,坚定支持彭真和马利诺夫斯基让中共主动在东北采取军事夺权的姿态。所以我们大概率可以确定是斯大林的苏联政府、毛泽东对形势的分析及毛本人的性格共同促使了东北的局势向彭真所希望的方向—全面战争发展,最后演变为中国内战。
中共东北局书记彭真
在苏联与中共的“紧密合作”准备打响内战第一枪的时候,国民政府却还是在与美国互相怀疑,彼此提防,被毛泽东一顶“和平使者”高帽捧得不知方向的马歇尔还试图在 2 月两度提出向东北派遣美方军调小组方便国民党与苏联协商接手东北地区的事宜,在遭到蒋介石拒绝后又吐苦水“国民政府似乎决心不使它在满洲的行动自由受到任何限制,并且倾向于以军事完全占领满洲全境,如遇到中共军队的阻挠则消灭之。”上述事端一度使得美国切断了对国民政府的军事援助。
按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马歇尔和美国的和谈方针根本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鉴定为完全没和 1939-1941 年纳粹德国度“蜜月期”那会的苏联政府打过交道导致的:
首先美国缺乏对中共和苏联向来擅长搞“希特勒式外交”的基础认知,可以说完全不如蒋介石深刻,却还奢望蒋与毛和谈;
其次,美国希望通过和谈来解决东北问题,虽然蒋介石碍于他们的面子坐在谈判桌上但随时都有可能都因为中共的小动作而大打出手,这也就触及到美国既要伸展国民党能顺利接手东北去对抗苏联,从而也就不能不导致国共的军事冲突,而东北冲突的结果必然影响关内进而促发全国内战。这些原因必将导致马歇尔的调停失败。总而言之,美国人不切实际的和谈已经让国民党在 1946 年 3 月在同中共和背后苏联的对抗中落了下风。
1946 年 4 月接受东北保安司令部检阅的新编第一军
3 月 15 日—16 日,国美勾心斗角之际,毛泽东决定主动挑起东北之战,在与周恩来交流的 3 月 19 日的电报里毛也申明了自己的战略方向:
“美国需要中国的和平稳定才能提供大笔贷款,这是美国和蒋介石之间的主要矛盾,所以蒋别无选择只能按美国的要求做,我估计马歇尔在美国为贷款奔走时蒋更不敢导致谈判破裂,也害怕战争国际化,因此对我们可谓相当有利,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大局和利弊证明我们不是主动挑起争端的一方。”
其次,毛已经做好了如果拿不下全东北,就干脆放弃南满坚守北满的战略以期美国和苏联再度干涉来迫使蒋介石承认分割东北—共产党占据北部和国民党管理南部;3 月 17 日,毛泽东电告东北的彭真和林彪:占领整个中东铁路(包括哈尔滨)并无限驻留,不让国民党派一个兵进来;并攻击四平。”
显而易见,停火期的第一枪又是中共在东北打响的,共军为了控制从长春以北的地区,建立一个延伸到北满连接苏联和朝鲜边境根据地的首府必须先夺取四平这进入北部地区的门户,反之,如果国军试图推进到长春和哈尔滨也必须夺取四平。
随之而来的第一次四平战役相对简单,在苏联撤军之前蒋介石已指定四平为辽北省的省会(这是他将原满洲三省细分为的九省之一),省长刘翰东带着三千多由前“伪军”改编而来的守军进驻了四平,在苏军于 3 月 13 日撤出四平的同时,林彪便在四平附近部署了新四军第 3 师第 10 旅准备夺取该市,苏联人随后提供了火车将辽西军区保安一旅、七纵 28、56、70 团和大批民兵共计六千人从长春南运至四平,在四平西部的集结区共军向一直卧底在城中的地下党询问情况获得了一张标明国民党驻军防御情况的地图。
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嗅到了中共的意图,在 3 月 15 日警告蒋介石四平处于危险之中,“如果遭到共军攻击,四平撑不了多久。”就在同一天四平的战斗开始,共军首先开始攻击机场,以防止国军通过空中获得补给和增援。3 月 16 日共军攻入了城中,正如熊式辉所预言的那样国民党驻军迅速崩溃,城内的加拿大天主教传教士回忆国军整体上只进行了“象征性抵抗”,因为战斗仅持续了几个小时,但还有一些地方确实有过短暂的恶战,其中一个地方是刘翰东亲自坐镇的省政府大院,这里驻扎着两个装备精良的警察连,打到下午 14 时这些警察部队才放下武器,刘本人后来被送回南京作为共党宣传宽待俘虏政策的典例。
拿下四平后,毛在 3 月 25 日再次向彭真和林彪重申“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夺取当前的每一寸土地。”的指示,3 月 26 日东北局向中共中央报告了新的作战部署,认为关键“在于集中全东北一切可能调用之兵力,在沈阳与长春之间铁路沿线上进行反复的争夺战,大量消灭敌人力争阻止敌人于四平以南地区。为此要求“各军区应不顾惜暂时可能失掉某些地区将守备兵力减到必要限度,而抽最大限度的兵力参加此次有关东北全局的大会战。”东北局决定由西满部队承担四平作战任务阻止国民党军北进;南满部队承担本溪作战任务掩护东北局机关转移并牵制国民党北进部队;东满部队承担攻击长春任务;北满部队承担攻击哈尔滨任务。此后西满与南满部队开始分别向四平和本溪集中,而为了确保控制北满的三大城市完成毛泽东的任务,林彪计划动用西、南满部队先从抚顺进攻沈阳以和南边的本溪互相呼应,遏制国军向四平运动。
当林彪准备进攻沈阳之际,蒋介石终于意识到美国/苏联所谓的和平谈判就是空谈,希望靠唠嗑来获得东北控制权的想法是何等幼稚,于是电令东北行辕和保安司令部—满洲地区的国军立刻展开军事行动,东北的大战就此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