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mage

阿尔卑斯之鹰:中苏冲突简史(6)

作者: 阿尔卑斯之鹰

1969 年 3 月 2 日的战斗后,苏联政府便开始源源不断地往珍宝岛一带调遣人力物力,毫不掩饰自己打算用武力攻占珍宝岛的野心。先是一个独立工兵营开始在乌苏里江一线的中苏边境布雷;随后,尼兹内 - 米哈伊洛夫卡哨所的边防军全被发放了反坦克武器以对付可能出现的中国坦克;最后,以 Y.I.扬辛中校为首的一批边防军军官来到尼兹内 - 米哈伊洛夫卡前哨即将负责一支得到米 -4 直升机和大量装甲车加强的边防军战斗群的指挥。

往珍宝岛外围集结部队的苏军
往珍宝岛外围集结部队的苏军

此外在 3 月 2 日战后,苏联总参谋部开始投入正规军参与到珍宝岛之战中,为了应对中苏冲突而诞生的远东军区第 45 军接过了这一任务,,该部的组建早在两年前便开始,1967 年春天一大批来自克里米亚的将官便来到远东把军部设在莱索扎沃茨克(Lesozavodsk),第 135 摩托化步兵师则特意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的阿尔特莫夫斯克赶来组成 45 军的骨干。1969 年 3 月,隶属该师的维尔赫内 - 乌丁斯基第 199 摩托化步兵团已携带着坦克、大炮和“格拉德”多管火箭炮部署在珍宝岛西几公里处随时准备战斗。

除 135 师外之外第 45 军的另一支力量便是由 D.V.列昂诺夫上校指挥的一个由两个 135 师摩托化步兵连、两个坦克排和两个迫击炮排组成的战斗群,45 军被分配到以下任务:夺取珍宝岛的战斗一开始只能投入扬辛和列昂诺夫的部队,如果战斗升级将投入整个 135 师。

中国人也没有打瞌睡,3 月 2 日战斗结束后苏联侦察兵报告经常有 10-15 名中国士兵组成的侦查小组来回巡逻,大批解放军则占据了珍宝岛面向中国那一侧的河岸挖掘战壕并架起机枪和火箭筒。

在珍宝岛手持RPG-2火箭筒严阵以待的解放军战士
在珍宝岛手持 RPG-2 火箭筒严阵以待的解放军战士

苏联远东军区通过空中侦察确信,距珍宝岛 10 公里的中国一侧方向有大量的篝火,这是约一个加强营规模的步兵营地,不过到之后苏联官宣嘴里,这支撑死两个营的部队就变成了一个军。可见苏联人并不了解保卫珍宝岛的解放军确切构成,只知道中方第 201,第 202 团一部参加了随后的战斗,还有大量炮兵在此集结。一场新的珍宝岛之战正在酝酿之中。

3 月 15 日凌晨 3 时 30 分左右,苏联远东军区正式向列昂诺夫上校和扬辛中校下达了占领珍宝岛的命令,上午 5 点 30 分,扬辛的 45 名边防军乘四辆装甲运兵车抵达该岛,在扬辛身后部署着三辆由列昂诺夫指挥的装甲车(车上有 45-50 人),四辆 T-62 坦克(列昂诺夫本该带 135 师直属的第 152 独立坦克营的一个坦克连来,但由于“种种原因”,9 辆坦克在 3 月 13 日才到达,3 月 15 日当天只有四辆就位)和两个来自 199 摩步团的摩步连及一个迫击炮连。扬辛所部分成四个小组,彼此间相距约 100 米作为先头部队往珍宝岛正面推进,分别由 L.曼科夫斯基、N.波波夫、V.索洛维耶夫和 A.克雷加四人负责指挥。

“3 月 15 日 8 时左右,珍宝岛上传出了中国女宣传员用俄语呼吁苏联人离开 "中国领土","一同对抗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响亮广播。此时列昂诺夫率领的 199 摩步团那批人马刚刚抵达珍宝岛面向苏联的对岸,边防军少校彼得。伊万诺维奇.科西诺夫回忆:“珍宝岛对面的中国人开始广播没多久,列昂诺夫上校就叫来了政治部主任康斯坦丁诺夫:‘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维奇,赶快去把你车上的广播打开。’不过上校想用嘴炮和中国人互喷垃圾话的梦想破灭了,因为车载广播刚打开没一会就歇火了,列昂诺夫窝火地嘟囔道:‘对对对,我们的反宣传能力真他妈牛逼。’

还好我们中间一位来自莫斯科懂中文的同志缓解了这一窘境,他拿起扩音器用中文喊话:在一切都还没太晚之前,对面的中国人考虑下,你们正在与把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折磨中拯救出来的苏联红军的后人作战,如果你们还要执迷不悟,一切后果自负。”

双方嘴炮到十点钟左右,中国广播员切换回中文模式开始对解放军战士进行动员,没过多久,苏方宣称自己遭到了中国的大炮和迫击炮轰击,随即一个中国步兵连(100-150 人)便以 10-12 人一组向他们发起了进攻。

N.I 波波夫对此回忆道:

“上午 10 点左右,中国人用大炮和迫击炮猛烈开火。第一批中国士兵出现在珍宝岛南部地区以一个连的兵力向我们发动进攻,我们的四辆装甲运兵车被迫还击,我在车上一览无遗的看到中国人是如何在我们的弹雨中成批倒下,没多久我和战友们失去了通讯,后来才知道装甲运兵车上的天线被打坏了,同时也才得知扬辛同志曾向军区报告需要炮火支援,但高层却认为那会使冲突升级并未批准,不得不说我们很幸运,激烈的战斗持续了约一个小时,尽管身处险境但我们只有 5 人受伤。”

指挥第一场进攻珍宝岛攻势的Y.I.扬辛中校
指挥第一场进攻珍宝岛攻势的 Y.I.扬辛中校

战斗打到 11 点时,扬辛的四辆装甲车中已经有三辆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他下令主动后撤补充弹药以期再战,列昂诺夫对扬辛的表现十分不满(机械化部队居然打不过脚男?!),再次发令命扬辛占领珍宝岛的任务,其实根据扬辛和他部下的普遍看法,占领珍宝岛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解放军已经在河岸边组织起了厚实的防御,不过扬辛没敢违抗军令,还是发起了第二次进攻,科西诺夫接着为我们讲述了扬辛所部接下来的遭遇:

“11 点半左右,我们顶着地雷、炮火、机枪和榴弹发射器的威胁再度杀回了珍宝岛,我始终牢记不能让敌人分散开来包抄侧翼,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不要让装甲车被毁。我的装甲车在最右边。左边是彼得罗夫的车,他显然忘记了战场秩序命座车一口气前冲了 100 多米,没多久他的装甲运兵车便被一枚炮弹击中燃起了熊熊大火,车上的战友们慌乱跳车被中国人的机枪扫倒在地,我连忙令我的人向前移动试图帮助他们,但一发炮弹随即击中了我们装甲车的右侧,一团鲜艳的火焰在我眼前迸发,随着双腿一阵震动我失去了知觉。”

讽刺的是,解放军用来摧毁苏联机械化部队的武器恰恰是苏联生产的SPG-9无坐力炮
讽刺的是,解放军用来摧毁苏联机械化部队的武器恰恰是苏联生产的 SPG-9 无坐力炮

在进攻发起没多久,列昂诺夫和扬辛之间的通讯便中断了,列昂诺夫得到最后的报告是两辆装甲车被毁,相当成员阵亡。这位上校已经意识到他手头现有的部队压根无法把中国人赶出珍宝岛。在再度向上级报告自己数量上居于“绝对劣势”和使用炮兵的必要性被驳回后,更刺激列昂诺夫神经的是侦察兵报告有一群解放军绕到了他的侧翼,在复杂的战况下,列昂诺夫上校决定以传统的“苏式”方法来解决问题:坦克冲锋!

对于列昂诺夫发起坦克冲锋的原因,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维奇.康斯坦丁诺夫(就是前文里因为车载音响歇菜被吐槽的政委)给出了自己的说法,他和列昂诺夫在 11 点 40 分左右被上级臭骂了一顿,因为他们带领一支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部队与一支“泥腿子”打了两个小时下来损兵折将不说,居然还没能抓到一个俘虏,这就是为什么列昂诺夫亲自出马开坦克上了珍宝岛。

康斯坦丁诺夫回忆:“这是一个悲惨的错误,列昂诺夫显然被愤怒和恐惧冲昏了头脑,按规定指挥官从不坐头辆坦克,当四辆 T-62 坦克向珍宝岛南端进攻时列昂诺夫就在第一辆。”

接下来发生的便是珍宝岛之战最大看点,苏方对第三次进攻的记载不可谓不“简练”:

12 点左右,第 135 摩步师投入了四辆 T-62 再度猛攻珍宝岛使战斗激烈度达到最高,尽管摩托化步兵和边防军以 1:10 的人数劣势迎战中国人,依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不幸的是独立坦克营的一辆指挥坦克被地雷炸毁,前线指挥官列昂诺夫上校正在车上,上校和其他乘员离开座车试图返回(此时用“逃”更贴切)己方营地的途中却被子弹击中,当场‘光荣’,其他三辆坦克相继损坏留在了乌苏里江的冰面上。

列昂诺夫被击毙无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外战绩上光辉的一笔,但上校的座车 545 号究竟是如何被击穿,至今众说纷纭,第一种说法是:坦克被 RPG-2 火箭筒击中损坏,第二种便是坦克踩了地雷,关于第一种说法最具说服力的就是 545 号车身上火箭弹留下的弹孔。

苏联失败的象征—545号坦克
苏联失败的象征—545 号坦克

至于上校之死,545 号作为打头阵的坦克被击中丧失行动力后,列昂诺夫和其他车组成员跳车丧命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得到友军的任何援助导致的,上校的遗体曝尸至 3 月 16 日晚才被 135 师组织的三个特别搜查小组趁夜回收。

苏联军方事后对其他车组为何不援助上校而是把他丢着不管大发雷霆,差点把坦克排排长长德尔加乔夫等人送上军事法庭,因为这些坦克兵的说辞含糊不清,以“我们看到上校的时候他就已经死了”为借口做挡箭牌,当代俄罗斯作者也大多认为,“这纯粹是懦夫行径导致的丢人丢大发的恶性事件。”

被回收后尸体运回家乡的边防军上校列昂诺夫(躺棺材里那位)
被回收后尸体运回家乡的边防军上校列昂诺夫(躺棺材里那位)

随着列昂诺夫阵亡苏军的攻势无疑失败了,14 点后,约有 200 名解放军趁势发起反扑,康斯坦丁诺夫违反规定强令迫击炮连开火才勉强遏制住中国人的反扑。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心态爆炸的政委直接给 135 师师长内索夫打电话,根据该师师部记录,这位中校“无视军衔和级别粗鲁地怒斥指挥部表现的愚蠢和消极”。

康斯坦丁诺夫的怒斥没有白费,135 师的炮兵侦察连无线电排副排长亚历山大。列昂尼多维奇.克尼亚泽夫中士回忆说:

“师长和其他高级军官都在密切关注所发生的事,彼此间悄悄交换意见,师长内索夫少将打给远东军区司令员电话,在汇报珍宝岛上的战况后,司令员表示他们正在等待来自莫斯科的回信,大约半个小时后,投入一切力量‘解放’珍宝岛的命令下达了。”

关于谁最终做出“投入一切力量”的决定,目前有三个版本:

1.决定是由勃列日涅夫本人做出的,在得到珍宝岛的伤亡、损失报告后,“总书记被这一消息震惊了,随后召集将军们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该岛”。

2.决定是远东军区司令奥列格。亚历山德洛维奇.洛西克做出的,洛西克可能给莫斯科打了电话希望获得具体指示,但没有得到回复(当时莫斯科是清晨,很多人还没起床)。然而珍宝岛一带局势持续恶化使远东军区司令员“便宜行事”。

3.是苏联地面部队总司令兼国防部副部长伊凡。帕夫洛夫斯基向洛西克下达了炮击珍宝岛的命令。

将向珍宝岛倾斜炮火的苏军炮兵包括:

第 378 炮兵团,团长 V.P.鲍里先科中校(缺 3,6,9 连) ,有 24 门 M-30 122 毫米榴弹炮和 12 门 D-1 152 毫米榴弹炮。

第 13 独立火箭炮营,营长 M.T.瓦什琴科少校(缺 3 连),有 12 台 BM-21 "格拉德 "火箭炮。

一个配备了 12 门 T-12 100 毫米反坦克炮的独立反坦克营,营长 V.阿布拉莫夫大尉

第 199 摩步团迫击炮连。

独立火箭第13营的火箭炮正在向珍宝岛开火
独立火箭第 13 营的火箭炮正在向珍宝岛开火

15:00-17:00,苏军炮兵开始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炮击,苏联《生意人报》以我们无比熟悉的文风描绘了这场“足以将珍宝岛从地表抹除”的炮火打击:

这是一场数百边防军对抗成千入侵者的战斗,地面被鲜血浸透...当岛上没有一个边防军战士时,欣喜若狂的中国人已经填满了整个岛屿,当我们的炮兵加入战斗那一刻,摩托化步兵们也杀回了岛上,数以百计被烧毁、撕裂的尸体躺满了珍宝岛,岸边残存的中国人疯狂地抓着碎木板在被摧垮的冰面上拼死游回对岸,但等待他们的却是冷酷无情的解放军军官,他们毫不犹豫拔枪射杀了那些从珍宝岛后撤的士兵,幸存者只能绝望地跳回冰冷的乌苏里江...

(这是把 1941-1942 年苏军当初被德国佬割韭菜的遭遇直接复制过来了,只能说刻进 DNA 的东西只有自己最清楚啊)

总而言之,炮击结束后在 17:15 左右,苏军以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斯米尔诺夫中校的 199 摩步团 2 营的 12 辆装甲运兵车满载一百多名摩托化步兵为先锋在五辆坦克和已经被击毙的列昂诺夫留下的残部(现由康斯坦丁诺夫指挥,还剩 80 人和 6 辆装甲车)支援下发起了进攻,苏军这次聪明的吸取了教训,没像之前靠坦克和装甲车莽干,而是选择了分两侧迂回,事实证明先前两个小时的炮击效果拔群,苏军攻击群成功地登上了珍宝岛。

但对随后发生的“最后的战斗”,也就是第四次进攻,苏联政府如此宣称:

在 18:30 左右,苏军消灭了驻守在岛上的中国人并“解放了”珍宝岛,但碍于中方的面子选择主动撤离。

相较于官宣奇葩的“胜利转进”文风,第 45 军的报告给出了更详细可信的说法:18:30,得益于炮兵的支援,我们一度突破了珍宝岛上敌人的战线,但中国人随即发起了一次得到重炮支援的反扑,为彻底消灭敌人夺取珍宝岛,第 199 团应再发起进攻,但当时无论是斯米尔诺夫还是其他人都没下达再次进攻的命令,而是撤回了对岸,战斗就此结束。

在 3 月 15 日的战斗中,苏方公布有 7 名苏红军和 17 名边防军阵亡,86 人不同程度负伤,六辆装甲车和一辆 T-62 坦克(545 号)彻底损失,前护士 N.A.岑巴尔回忆自己当年的工作经历:

我们一直在接收伤员直到半夜,上百人因烧伤,枪伤和脑震荡被直升机送到医院门口,血浆几乎被用光,我很自豪救了很多人,但不幸的是我们的努力不一定有回报。

运送伤员的苏军直升机
运送伤员的苏军直升机

2025 年 2 月 1 日上传

本文由《中國之春》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 阿尔卑斯之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