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mage

【高瑜专辑:重要文章】高瑜:讀鮑彤舉哀鐘沛璋書

作者: 高瑜

我自認不是一個感情脆弱的人,但是我看到鮑彤先生悼念鐘沛璋先生的文字,我的眼眶竟然濕了,這是近年少有的情況。寫了條推文,仍感到意猶未盡。

最近又讀到一篇議論鐘先生送別式上出現了鮑彤花圈的文章,頗不感冒,促使我要把我的感慨寫出來。

我了解到的鍾沛璋

網上鐘沛璋先生的人物經歷十分簡單:1946 年在上海創辦中聯廣播電臺,並任臺長(國統區唯一由中共地下黨掌握的公開廣播電臺)。1948 年起任《青年知識》半月刊主編。建國後,負責創辦了上海《青年報》,任總編輯。後任《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副社長,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局長。括號裡的那句說明還是我搜集的結果。

鐘沛璋先生。圖/網絡截屏
鐘沛璋先生。圖/網絡截屏

其實鐘先生的經歷要豐富得多。15 歲,還是初二學生,他就由同學吳學謙介紹加入中共。後來為搞學生運動,他到南京中央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讀書,他是上海交大地下黨的支部書記,他的支部有一個學生黨員叫江澤民。1950 年,他不滿 26 歲,在上海創辦《青年報》,擔任總編輯,因發表的文章被人民日報轉載受到胡耀邦的關註,調他進京擔任團中央機關報《中國青年報》的副總編輯,他創辦了廣有影響的副刊《辣椒》。這個刊名,已經埋下他數年後遭遇的伏筆。1957 年,他和同在中青報的夫人陳敏雙雙被打成右派,被開除黨籍,發配山東勞動改造。1961 年摘掉右派分子帽子調回報社,在副刊做普通編輯,後任知識部主任。文革,作為「摘帽右派」再次成為中青報專政對象,到河南信陽地區五七幹校勞動 8 年,1977 年回到報社。1978 年底他的右派得以改正,重新擔任《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當然得力於中組部部長胡耀邦為「地富反壞右」摘帽,當時的華國鋒還擔任黨的主席和軍委主席。1982 年擔任中宣部新聞局局長。(以上補充材料,來源於丁邢、傅國湧、楊浪紀念文章,《大師》、新民網的專訪。下面還會摘用)

從中青報升進中宣部之前,鐘沛璋仍舊是該報的副總編,只是增加了一副——副社長。32 年在同一報社,升升降降,出出進進,最後還是擔任最初的同一職務,這在被打成右派的新聞出版人中還不只一個。我熟悉和尊敬的何家棟先生也是如此。1957 年因為出版了劉賓雁的文集,也被打成右派,帶著右派帽子還編輯了小說《劉志丹》。文革「因為用小說反黨是一大發明」的最高指示,下放農村勞改,一個兒子被打死,一個兒子自殺。右派被更正之後,是腰上系著根草繩回到工人出版社的,還當他的副社長兼副總編。這都屬於中國最不正常年代裡的「正常事」。

鐘沛璋先生與夫人。圖/網絡截屏
鐘沛璋先生與夫人。圖/網絡截屏

撥亂反正,就是讓中國步入正常年代。對於改革,鮑彤先生有句評語「改革就是改錯,改毛澤東的錯。」鐘沛璋從報社「雙副」的位置,直接升為中宣部新聞局局長,領導和管理中央和全國報紙,是領導中國走向正常化的總書記胡耀邦的知人善用,是中共黨內民主生活正常化的象徵。而何家棟就沒有如此幸運,1985 年,正是鐘沛璋擔任中宣部新聞局局長時期,何家棟因為在他創辦的《開拓》創刊號上發表了劉賓雁的中篇「第二種忠誠」,雜志被封,他也被迫離休告老了。劉賓雁則被批示;「劉賓雁就不要當記者了,還是去當作家吧。」要劉調離人民日報,去作協。寫批示的正是胡耀邦。我當時就此事件寫了長篇報導,發在香港徐四民的《鏡報》月刊上,鏡報銷量當月翻番,世界各大媒體轉載,胡耀邦收回成命。劉賓雁激動地說:「幸虧有個臺灣和香港!」他指的是新聞自由。我當然享受不到,我因為這篇報導,成了中新社自由化分子,還連累中新社專稿部主任馮鉅昌丟了官。

插進這麼多陳年往事,我想說走向正常年代,是多麼不易,有那麼多引領和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的人和事,一個個折戟沈沙,而這又是多麼值得我們回憶和思索的時代。令人扼腕的是,這個時代已經離我們而去。

鮑彤致歉的是鐘沛璋辦報最轟動的大亮點

鮑彤向鐘沛璋致歉的一件事,發生在 1980 年 10 月 16 日,中青報根據豐澤園飯莊的青年廚師陳愛武向中紀委舉報商業部部長王磊到飯莊吃「霸王餐」,中紀委核實情況後,發通報批評王磊,王磊和商業部向豐澤園致歉的事件,經過再核實,寫了通訊《敢於向特權挑戰的人》。鐘沛璋拍板,將這篇通訊發在頭版頭條,將事件公之於眾,對王部長進行了公開批評。立即產生了轟動效應,不僅社會轟動,報紙出版後不到幾個小時,就傳到中南海國務院九點召開的例會。

41 年之後,鮑彤在這篇對鐘沛璋的祭文中第一次披露 1980 年 10 月 16 日國務院例會的情況:「趙紫陽一般提早一兩分鐘到,大家一般提早五分或十分鐘到。紫陽到會前,照例是大家三三兩兩七嘴八舌『開小會』的時刻。於是有人提到了《中國青年報》的這個頭條。副總理萬裏沒有聽清楚,問『什麼事?』有人就向他解釋。萬裏說:我不知道啊,報紙為什麼不跟國務院打個招呼啊?正當此時,紫陽進來了,見大家議論紛紛,就問什麼事啊,萬裏又說了一遍。紫陽當即表態附和:是啊,報紙批評國務院的部長,應該跟國務院打個招呼。接著,例會正式開始,討論預定的議題,沒有再談王磊。」

當天鮑彤在中南海,遇到當時中宣部新聞局局長王揖,文革之前他是人民日報副總編。王揖「一把把我拖進他的辦公室,坐定,只問我一句話,『紫陽怎麼能這樣說?』」晚上有人敲門,來人是鐘沛璋,他對鮑彤發出一連串的問話:」如果批評部長應該跟國務院打招呼,是不是批評處長應該跟部長打招呼,批評廳長應該跟省長打招呼,批評老百姓應該跟居民委員會打招呼?報紙以後該怎麼工作法?「這就是 1980 年的兩位新聞界的領導人。」

鮑彤先生。圖/高瑜提供
鮑彤先生。圖/高瑜提供

鮑彤稱「鐘沛璋先生不是偉人。他是一位正常人——正常地思考正常地行動的人。」這是極高的評價。

鮑彤思考一夜,第二天沒有把王揖、鐘沛璋的批評轉告趙紫陽。他寫道「我的自我辯解的『理由』是不能『影響』紫陽和萬裏的『關係』。這個『關係』太重要了,無論如何,我不能做『影響』國務院這兩位主要領導人『關係的罪人。」依照在政治中樞工作的嚴格要求,鮑彤當時的決定無可厚非。是年 2 月,十一屆五中全會,趙紫陽選為政治局常委,萬裏選為書記處書記。3 月趙紫陽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萬裏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4 月,趙、萬同時擔任副總理。5 月鮑彤被中組部安排為趙紫陽的秘書。9 月華國鋒辭去國務院總理,由趙紫陽接任。這是一個新組建的政府,一切工作都在磨合。王、鐘的批評,對於許多人可能不足掛齒,但是鮑彤卻為此事愧疚 40 餘年,他曾託人向鍾沛璋道歉,還希望能當面道歉,最後卻是「我鮑彤獻花圈,表達的是一個自愧不正常的人向一位正常人的懺悔和悲痛。」

最後「我鮑彤獻花圈,表達的是一個自愧不正常的人向一位正常人的懺悔和悲痛。」圖/網絡截屏
最後「我鮑彤獻花圈,表達的是一個自愧不正常的人向一位正常人的懺悔和悲痛。」圖/網絡截屏

鐘沛璋批評國務院之後的正常和不正常

1980 年 10 月 17 日 人民日報在頭版發表了和中青報同樣內容的報導,以顯對中青報的支持。這要談到胡績偉,他是華國鋒直接安排的人民日報總編輯,也是胡耀邦推動思想解放的主要助手。

10 月 31 日鐘沛璋在重要部門召開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 (草案)》的黨內討論會上公開批評了國務院。他說:「廣大人民認為是大好事,但是國務院有關同志卻是另一種反應,認為這樣做不好,不該點名,擔心這樣會煽動群眾對政府的不滿等等。實際上,這樣是為王磊同志開脫,而且還定了兩條杠杠,一是點名要經過批準,一是要先黨內後黨外。我們不禁要問,你搞特權是誰批準的,你搞特權有沒有想到黨,有沒有想到黨外的影響,為什麼現在擡出黨來為特權保駕?「不可謂不尖銳,但是事實與鮑彤親身經歷的有出入,出入還不小。但是並未因此再惹麻煩,正是國家政治生活走向正常的證明。

是年,11 月 3 日人民日報提供版面,發表鍾沛璋署名的評論員文章《開一代民主新風——評廚師批評部長》,該文提出「利用報紙來監督公仆……是建立正常民主生活不可缺少的渠道。」

鐘沛璋擔任中宣部新聞局局長期間,提出恢復新聞出版署,宣傳部只管思想,推動黨政分開。對於黨報應該怎麽辦,他堅持要搞批評,要搞輿論監督,要講新聞真實性,不能搞虛假宣傳。甚至對劉賓雁的「報告文學」都提出過忠告,「報告」一定要真實,不能有文學的誇張和虛構。都是他在 80 年代大變革中使得國家成為正常國家,新聞成為正常新聞,所做的重要努力。

2008 年 10 月 26 日中青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小廚師勇批大部長》,以紀念 28 年前報紙輝煌的一頁。引發眾多媒體對已經退休的多年鍾沛璋的採訪,其中首次披露了上文所引鐘沛璋對趙、萬國務院的尖銳批評。上世紀 80 年前後,北京晚報發表過批評一位副部長為了自家安全強行要求煤氣站搬家,遭致幾條街的居民反對,最後只好自己搬家的通訊。指明這個副部長就是李鵬的文章很多。過去網上也能搜到,現在已經被刪的乾乾淨淨。但是鐘沛璋批評趙紫陽的內容都保留在網上,正因為批評的是趙紫陽。《小廚師勇批大部長》這樣的舊文今天也再難產生轟動效應,因為這樣的社會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

鐘沛璋晚年還有一個不正常的遭遇,他將思考輯成的一本書《從哪裏來向何處去——一個老共產黨人的世紀思索》竟然找不到出版社,只能在老部下的幫助下出了自印本。

鮑彤在悼文最後寫道:「我認為:像鐘先生這樣的正常人應該越來越多,而我這種不正常的人必須誠心誠意向正常人學習,從而越來越少——這個國家就有希望了。」鮑彤不只是謙虛,而是希望。回首 40 年,令人悲愴!

2021 年 3 月 2 日

2024 年 12 月 12 日上传

本文转载自欧洲之声
作者: 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