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岛:加沙与维吾尔的双重标准
中国利用加沙危机,将自己塑造成巴勒斯坦人的捍卫者和受压迫者的代言人。这一姿态似乎正在帮助中国在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中获益——尽管北京自身在本国领土上侵犯穆斯林群体的人权。中国的维吾尔族正遭受大规模拘禁、人口压制和文化同化,身处残暴的威权统治之下。然而,几乎没有大学校园里的抗议活动在呼吁他们的自由,主要外交努力也未曾真正设法缓解他们的苦难。
中国是如何逃脱国际谴责的?外界对维吾尔人遭遇的广泛冷漠暴露了当今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中的双重标准,同时也揭示了国际人权政治体系的虚伪。这一现象凸显了中国对“普世价值”这一原则的威胁。
这并不是要比较哪个群体——巴勒斯坦人还是维吾尔人——更值得世界的关注。他们都在受苦,他们理应得到当前的关注。然而,维吾尔人同样需要舆论的关注。身处中国西部的新疆,这片他们的历史家园,维吾尔人根本无法在没有国际社会支持的情况下抵御北京的压迫。
美国曾试图向中国领导层施压,要求终止对维吾尔人的虐待。例如,美国禁止企业进口来自新疆的产品。然而,大多数世界领导人对维吾尔人的困境置若罔闻。在联合国反对以色列的外交官们,往往在涉及维吾尔人问题时反而支持中国。甚至连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在 2023 年访问中国时也站在北京一边。在他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发布的联合声明中,阿巴斯声称,北京在新疆的穆斯林政策“与人权无关,而是旨在消除极端主义,并反对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
一些维吾尔人权倡导者试图通过将加沙与新疆作对比来引起关注。维吾尔人权律师雷汗·阿萨特最近在专注于中东人权的组织的网站上写道:“巴勒斯坦人的苦难激起了我们熟悉的痛楚。以色列战争对巴勒斯坦人的非人化及其所承受的集体惩罚,已经摧毁了他们社会的基本结构,这与中国对我的民族所施加的暴行如出一辙。”乔治城大学的学者纳迪尔·哈希米和米华健在该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中,描绘了一种类似的叙事:殖民化、压迫、(有时是暴力的)反抗、然后是更多的压迫。他们写道,世界领导人对其中一方的暴行视而不见,而这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地缘政治立场,这种情况“揭示了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中心存在的空洞。”
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些基本的差异。以色列的建立,是犹太人将该地区视为自己的历史家园,并为了逃离欧洲的大屠杀、反犹太主义暴力及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迫害。而如今该地区的版图,则是由复杂的国家间战争、外部干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内部的纷争,以及失败的和平努力所塑造的。相比之下,新疆是在 18 世纪中叶被清朝征服的(大致与英国入侵印度的时间相同),然后在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纳入版图。如今,中共坚称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京强行在维吾尔人身上推行自己的政治体制、语言和文化,然而维吾尔人实际上是一个中亚民族,他们的语言属于突厥语系。这个不到 1200 万人的群体,还要面对来自占主导地位的汉族移民的压力。官方 2020 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新疆的汉族人口增长了 25%,而维吾尔族人口仅增长了 16%。

当前,巴勒斯坦人与维吾尔人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新疆并没有战争。但这并不是因为新疆没有类似哈马斯的武装组织挑起战火。恰恰相反,习近平近年来大幅加强了对维吾尔人的压迫,以巩固对该地区的控制。超过一百万维吾尔人被随意关押在“再教育营”,之后被监禁,或者被迫进入强制劳动体系。以色列让巴勒斯坦人保持某种程度的独立性,而习近平则试图通过压制维吾尔族的语言、历史和宗教生活,将他们同化为更广义上的“中国人”。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称这一策略为“一场系统性、蓄意的运动,意在改写这个群体的文化遗产。”其中最骇人听闻的是,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强制绝育等措施,以压制维吾尔族人口增长。这一压力已导致维吾尔族出生率急剧下降。
中国政府否认其在新疆实施人权暴行,坚称自己只是“在打击恐怖主义”。中国的官方媒体平台展开了一场有组织的宣传活动,将新疆描绘成经济发展的和平典范。同时,北京建立了一套极权式的警察国家,几乎完全阻断了外界对新疆的监督。由于记者、活动人士和国际机构官员无法自由调查或监察当地情况,那些可能引发愤怒的新闻和影像极其有限,维吾尔人的苦难被基本掩盖。而相比之下,普利茅斯大学研究新疆的历史学者汉娜·西克解释说:“北京这种缓慢、令人毛骨悚然的文化和种族抹除,不会产生足够冲击性的画面,来在充满竞争的新闻环境中吸引注意力。”她补充道:“而加沙的恐怖,则是实时呈现在国际公众眼前的。”
尽管如此,中国人权侵犯的证据仍然十分充分。但对其无视的原因,则深深植根于一些左翼意识形态对后殖民世界不公的看法。在这种观点下,以色列被视为欧洲殖民主义的延续,在美国的支持下压迫和驱逐当地人。而中国并不适合这一叙事。作为一个(许多人认为的)社会主义国家,且曾经是西方帝国主义的受害者,中国在部分左翼眼中,比以色列更无害——即便它犯下了严重的人权罪行。
“在这种观念下,中国的‘民族政策’可能有缺陷,可能不完美,可能值得改进,但绝不可能比西方殖民国家过去或现在所做的更恶劣。”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阿德里安·曾兹说。而要让维吾尔人获得更多同情,“则需要彻底颠覆某些意识形态范式,而这会动摇左翼世界观的根基。”
维吾尔人的事业还受制于中国全球财富和权力的现实困境。与以色列不同,以色列在外交上基本处于孤立状态,仅有少数主要支持者,而中国则是国际外交中不断壮大的力量。许多世界领导人对新疆问题的沉默,实际上是被“购买”了的。这些政府深知,如果他们公开批评北京对维吾尔人的迫害,中国可能会切断对其援助、投资和融资的“金钱流水线”。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在 2021 年的一次采访中就坦言如此。当被问及为何他批评西方对待穆斯林的态度,却不批评中国对维吾尔人的虐待时,他回答道:“无论我们与中国之间有什么问题,我们都会在私下解决。中国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刻是我们最伟大的朋友。在我们真正陷入困境、经济举步维艰时,中国伸出了援手。”
与此同时,中国试图利用加沙的动荡局势,在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中赢得国际支持,特别是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国外交官在加沙冲突中大力支持巴勒斯坦人,并刻意回避对哈马斯及其在 10 月 7 日针对以色列平民的暴行的批评,这与华盛顿对以色列的支持形成鲜明对比,而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不受欢迎。这一策略成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研究机构对中东地区公众观点的调查发现,自加沙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在该地区的声望有所上升,而美国的受欢迎程度则下降。(不过,中国形象的提升更多是由于对美国政策的反感,而非北京自身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在调查中,最多只有 14%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真正致力于维护巴勒斯坦人的权利。)
中国领导人一方面试图充当巴勒斯坦人的拥护者,另一方面却将本国的穆斯林视为国家的敌人,这一事实表明,维吾尔人要赢得国际支持和同情,仍然面临极为艰难的挑战。就目前而言,维吾尔人的倡导者很难克服这股意识形态信念与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结合。维吾尔人将继续被排除在关注之外,而某些不公正,也将被认为“不那么不公正”。
2025 年 2 月 1 日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