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mage

冯仍:走出沉默的阴影:一位“八零后”流亡者对六四的迟到纪念

作者: 冯仍

2025 年的“六四”将至,我终于提笔,为三十六年前那些倒在天安门广场上的青年,献上一点迟到的纪念。

我出生在 1980 年代的中国,在一个信息被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成长。在学校、在媒体、在家庭,我们从未听说“六四”这两个字。历史被系统地删除,记忆被刻意清洗,沉默成为一种默认的集体生存方式。而我,也曾是这场沉默的受害者与共谋者。

直到成年之后,因为在网络上表达了一些对现实的质疑和反思,我遭遇打压与封杀,因言获罪,被迫离开中国来到加州。也正是在流亡之地,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了 1989 年那个震惊世界的夏夜。

我看到了广场,看到了鲜血,看到了坦克碾过学生的帐篷;我也看到了那位孤身挡在坦克前的青年,那些在子弹中高呼“民主、自由”的面孔。这一切击穿了我多年来被蒙蔽的心智。我感到深深的震撼,更感到一种迟来的愧疚与后怕:如果不是因为流亡,我可能终其一生都活在谎言编织的牢笼里。

“六四”不再是遥远的政治事件,而是我觉醒的起点。我意识到:一个政权如果能坦然屠杀手无寸铁的学生,如果能用几十年彻底抹去一段全国性运动的痕迹,它就不只是可怕,而是彻底敌视真相与人性的体制。而这样一个体制,正是我曾生活其中、曾为之沉默的现实。

如今,我在自由的土地上,开始用行动回应这段历史。我在自由雕塑公园担任义工,亲手参与建设纪念“六四”的艺术装置。那些用废弃水泥与钢筋打造的雕像,不只是艺术作品,而是反抗遗忘的墓志铭。

我站在雕塑公园那辆仿制坦克前,与“坦克人”的雕像肩并肩,凝视着面前那冷峻的钢铁巨物。我叫别人帮我拍下了这张照片。那一刻,我心里有一种极其强烈的震动感——我仿佛走进了那段被掩盖的历史,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用自己的脚步、记忆和姿态,完成一次迟到的见证与抵抗。

冯仍于自由雕塑公园 ‘坦克人’雕像前。该雕像仿照1989年真实历史事件建成,是全世界唯一完整还原 ‘六四’现场的大型装置艺术。
冯仍于自由雕塑公园‘坦克人’雕像前。该雕像仿照 1989 年真实历史事件建成,是全世界唯一完整还原‘六四’现场的大型装置艺术。

我曾是被谎言喂大的一代,如今却站在真相面前,宁愿沉默破碎,也不愿再自欺欺人。

很多人说,三十多年过去了,还提“六四”做什么?我想说:不是“六四”还没过去,而是我们的国家,还没走出来。历史的意义,不在于重复,而在于避免重演。而纪念的意义,也不在于怀旧,而在于传承真相。

我是一名父亲,也是一名信仰中的人。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在面对历史提问时,不再回答“我不知道”;我希望他们明白:今天的自由,是有人曾用生命换来的。

我愿继续为此奔走、写作、呐喊,唤醒更多像曾经的我那样被蒙蔽的人,一起推翻这个可怕的政权 - 共产党。哪怕微弱,也绝不熄灭。哪怕孤独,也绝不退缩。

Reng Feng(冯仍)

2025 年 6 月 4 日于加州

在流亡中建造,在废墟中重生

2025 年 5 月 17 日上传

本文由《中國之春》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 冯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