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岚: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中国的生育率正在急速下降,而预期寿命又在增高。在中国,尚未完成的城市化正在帮助抵消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事实上,直到 2035 年,中国的劳动力只预计会在农村地区减少,而城市劳动力将继续增长,城市劳动力的生产力要高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在城市化完成之前,老龄化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城市化预计将在 2035 年左右完成。从那时起,劳动力供应的快速下降将每年减少 1.3 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到那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仅为 1%,与日本当前的潜在增长率相符。然而,快速的机器人化和人工智能可能会缓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中国的机器人化已经大幅提升,日本也是如此,但迄今为止,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我们都没有看到生产率的增长,相反地,生产率反而有所下降。
中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重点是提高生育率并适应老龄化社会。2016 年,一孩政策被两孩政策取代,2021 年,又引入了三孩政策以进一步提高生育率。此外,政府已经制定了逐步延长退休年龄的计划,2030 年的长期目标旨在通过小幅调整和灵活实施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
中国领导层越来越关注如何通过大规模使用机器人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不仅仅是通过增加生育率。中国政府在 2021 年发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种方式。该计划预见到,机器人将强力协助应对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加快在制造业中安装机器人将发挥多重作用,例如缓解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压力,促进高端制造能力的发展,并为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提供照护。问题在于,这种大规模增加机器人的成本是多少,以及在短期内现有劳动力仍需要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考虑到中国人口结构演变对劳动力和整体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重要的是要注意,过去十年中,老龄化只占了 GDP 增长率减速约 1 个百分点的比例,预计到 2030 年代中期之前,由于持续进行的城市化进程将允许劳动力在国家的生产性城市地区增加供应,人口结构将继续对中国产生有限影响。然而,在 2030 年代中期之后,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会加速,这取决于城市化的速度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表明有必要更仔细地审视其他结构性因素,特别是劳动力供应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正在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充分评估老龄化如何在短期和长期内影响中国的增长。
在 2016 年,中国开始了一个新的人口统计章节,其特点是出生率显著下降(图 1)。但事实上,到 2011 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开始下降(图 2)。
然而,过去二十年的快速城市化抵消了这种负面人口轨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老龄化人口的不利影响主要局限于农村地区,这些地区通常显示出较低的生产率水平,而城市劳动力供应保持了增长轨迹。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工人大量涌入,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劳动力,而并没有导致城市工资过度上涨。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中国老龄化的速度预计在未来三十年将加速。预计生育率将保持低水平,而 65 岁及以上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预计将从 2021 年的 13%飙升至 2050 年的 30%,其中增长尤其明显的是女性,因为她们的寿命较长。然而,未来十年对劳动年龄人口的影响不太可能严重,因为人口中儿童比例的持续下降将降低青少年赡养比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老龄化效应。事实上,预计劳动年龄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仅会略微下降,从 2020 年的 68%下降到 2035 年的 66%,这一收缩比例小于 2010 年至 2020 年间的超过 3 个百分点的比例。预计在 2035 年之后将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届时下降的生育率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而成年人口将继续老龄化。我们的估计表明,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 2020 年的 68%下降到 2050 年的 58%。
利用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可以评估从 2020 年到 2035 年以及从 2035 年到 2050 年期间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应的影响,特别关注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差异。需要做出的一个关键假设是城市化率的速度。
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在 2010 年至 2020 年间发生了逆转,由于上世纪 90 年代出生率的下降最终导致了 2017 年后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老龄化的影响在农村地区更加显著。尽管老年人口(65 岁及以上)也在向城市地区迁移,但他们在城市地区的比例增加相对较为温和。实质上,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劳动力供应激增,因为儿童和老年人不太可能迁移。事实上,尽管总劳动力增长的规模有所减缓,但中国的城市劳动力仍然在 2010 年至 2020 年间持续增长。
如果我们通过将实际 GDP 增长率与没有人口变化的对照情况进行比较来分析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们发现在 2000 年代的第一个十年,人口变化以每年平均 0.49 个百分点的增长率促进了中国的 GDP 增长。然而,在 2010 年至 2020 年间,这种人口红利变成了人口负担,人口老龄化效应使中国的 GDP 增长率每年降低约 1 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确定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假设城市化继续受到促进(符合当前五年计划 [2020-2025] 以及接下来的两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尽管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供应在下降,但城市劳动力供应的仍然显著增加应该每年对 GDP 增长贡献约 0.4 个百分点。相反,在 2035 年至 2050 年间,人口老龄化对增长的负面影响将显著增加,因为人口将更快地老龄化,最重要的是,中国可能已经完成了其城市化进程。在这种可能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以及相关的人口减少将每年削减约 1.36 个百分点的 GDP 增长率。这将导致到 2035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仅为 1%,与日本在过去几十年间的情况非常相似。
人口趋势很难改变,但劳动生产率并非如此。事实上,经济文献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首先,劳动力供应的减少可能会引发工资上涨,导致企业用资本(例如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然而,虽然理论上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增长速度加快是合理的,但其他因素,包括中国已经高企的债务水平,可能限制了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此外,额外的资本可能会使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变得更加复杂,从而使有效的部门分配变得更加困难,并且资源的错误分配可能会限制资本密集型投资抵消人口老龄化影响的潜力。其次,机器人和/或人工智能的整合可能会增加劳动生产率。第三,生育率的下降可能会增强人力资本,由于家庭生育决策中子女质量和数量的权衡,从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然而,这并不是日本的经验所显示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生产率下降。随着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就业的更大比例转移到了一般较少生产的服务业,进一步放大了对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此外,政策往往更倾向于老年人,而不是年轻人,对医疗保健和养老金的支出比对儿童保育和教育的支出更大,因此对生产率产生了额外的负面影响。
根据当前的人口预测,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可能是负面的,这是可以预期的,但在未来 10-15 年与较长期的模式将有很大不同。更具体地说,在第一个预测窗口,即 2020 年至 2035 年期间,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 GDP 增长的影响将被抵消——只要中国的人口继续从农村地区向城市转移。换句话说,在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的正生产率差异以及只要城市化继续,人口减少将只会在农村地区发生,这不会对中国的增长造成伤害。然而,到 2035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应该已经达到发达经济体的水平,这意味着由于劳动力减少而造成的人口减少的全面影响将对 GDP 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我们的估计是,这一影响将导致年度增长率减少多达 1.3 个百分点,到 2035 年将相当于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