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mage

阿布都热依木·艾尼:流散中的诺鲁孜节:保护维吾尔精神与文化

作者: 阿布都热依木·艾尼 (Abdurehim Gheni Uyghur)

諾魯孜節是維吾爾民族世代相傳的重要節日,植根於其歷史文化創造與傳統習俗。

諾魯孜節的起源與發展

「諾魯孜」(Nevruz)原意為「新的一天」,同時也有「春雨」或「春天的第一天」之意。按照太陽曆計算,每年 3 月 21 日,即晝夜平分之日,被視為冬去春來的標誌,維吾爾人將這一天作為新年慶祝。在維吾爾人的生活方式與傳統中,諾魯孜節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2022年3月22日,在哈薩克斯坦巴彥代村舉行的諾魯孜節慶典
2022 年 3 月 22 日,在哈薩克斯坦巴彥代村舉行的諾魯孜節慶典

盡管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表明諾魯孜節在維吾爾社會中的確切起源,但根據相關傳說和神話,其歷史可追溯至伊斯蘭教傳入之前(公元 3 世紀至 8 世紀),當時維吾爾人信奉騰格里(Gök Tanrısı,天神)。隨著冬去春來,萬物復蘇,農耕開始,先祖們將這一時期視為新生命的開始,因此諾魯孜節成為了新年慶典。

「諾魯孜」正如諺語所言:「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始在於春。」在過去,國王、蘇丹和貴族們在這一天會采取重要行動,比如釋放囚犯、出版學者的著作並加以傳播,以此慶祝新年的到來。

11 世紀著名學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Yusuf Has Hacib)在 1069 年於喀喇汗王朝(840-1212)首都喀什完成了其不朽之作《福樂智慧》(Kutadgu Bilig),並在諾魯孜節當天獻給喀喇汗王朝的統治者布格拉·阿里·哈桑(Buğra Ali Hasan)。

喀什噶里·馬赫穆德(Kâşgarlı Mahmud)、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以及阿里·希爾·納瓦伊(Ali Şir Nevai)等維吾爾古典學者在其著作中都提及了諾魯孜節,並以生動的筆觸描述這一節日,創作了大量詩歌。

2022年3月22日,在哈薩克斯坦塔拉茲市舉行的諾魯孜節慶祝活動
2022 年 3 月 22 日,在哈薩克斯坦塔拉茲市舉行的諾魯孜節慶祝活動

千百年來,維吾爾人通過語言與史詩般的敘述,在文化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為世界文明寶庫貢獻了寶貴財富。為了保護這一文化遺產、促進其發展並傳承給子孫後代,維吾爾人以各種方式慶祝諾魯孜節。

維吾爾文化在中國政府的鎮壓下

自 2017 年以來,中國政府在東突厥斯坦(新疆)大規模升級了種族滅絕政策,全面禁止維吾爾文化與傳統。在「文化滋養東突厥斯坦」和「灌輸中國認同」的政策下,中國當局強迫維吾爾人接受漢族文化,改慶中國傳統節日,以此推進大規模的漢化進程。在東突厥斯坦,維吾爾文化與傳統遭到全面鎮壓。在這種情況下,保護維吾爾文化、教育子女並將其代代相傳的責任,落到了海外流散的維吾爾人肩上。

對流散維吾爾人的意義

那麽,流散中的維吾爾人為什麽要慶祝諾魯孜節?文化就是民族的生命。中國政府深知,單靠肉體消滅無法徹底毀滅我們,因此他們首先要摧毀我們的精神。他們精心策劃陰謀,意圖徹底同化我們,消滅我們的文化。中國當局將維吾爾人描述為「文化貧瘠、精神空虛的民族」,並試圖用中國新年等節日取代諾魯孜節,以漢文化同化我們。

2022年3月22日,在哈薩克斯坦葉爾肯德市舉行的諾魯孜節慶祝活動
2022 年 3 月 22 日,在哈薩克斯坦葉爾肯德市舉行的諾魯孜節慶祝活動

然而,當中國試圖抹去我們的文化時,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維吾爾人通過慶祝傳統文化節日——諾魯孜節,來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重振維吾爾精神。在居住國,我們身著傳統服飾,歡聚一堂,品嘗維吾爾美食,欣賞音樂與藝術表演,互相慰藉對故土的思念。同時,我們向子女傳授這一傳統節日的意義,使他們的精神世界紮根於維吾爾文化。

通過慶祝諾魯孜節,我們向西方世界展示了維吾爾民族深厚的文化基礎,並表明我們值得理解與尊重,而不僅僅是被同情。通過這些實踐活動,我們證明了維吾爾文化與中國文化毫無關聯。我們還向世界發聲:東突厥斯坦正在經歷 21 世紀的種族滅絕,而東突厥斯坦的獨立,是維吾爾民族生存的唯一希望。

結語

因此,我呼籲所有流散的維吾爾組織攜手合作,在團結與和諧的氛圍中籌備諾魯孜節,並邀請所有維吾爾同胞積極參與。祝願我們的諾魯孜節快樂!

2025 年 3 月 21 日

2025 年 4 月 1 日上传

本文转载自《欧洲之声》
作者: 阿布都热依木·艾尼 (Abdurehim Gheni Uygh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