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mage

冯仍:在烈日之下,我为他而站——洛杉矶纪念刘晓波集会亲历记文

作者: 冯仍

2025 年 7 月 13 日,加州阳光炽热,我站在人来车往的洛杉矶中国领事馆前,汗水浸湿了衣衫,心中却格外清明。这是我第一次以一个自由中国人的身份,公开站出来,为一位我从未谋面,却始终敬仰的灵魂——刘晓波,献上一束白花,一声呐喊,一个默哀的鞠躬。

这场以“追思刘晓波 / 抗议政治迫害”为主题的集会,由中国民主党全联总美西党部、美南党部、自由钟民主基金会与中国民主人权联盟等机构共同发起,吸引了上百名关心中国未来的海外华人。我站在人群中,看见许多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我们有的曾在国内因言获罪,有的在海外孜孜奔走,有的依旧在沉默中等待破晓。但这一天,我们不再沉默。

悼念活动以默哀开始。在中国领事馆前的街道旁,摆放着一张象征性的空椅子,重现 2010 年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上刘晓波缺席的场景。空椅之上,一张遗像,一束白花,旁边写着:“一个不能发表不同政见的国家,不是一个真正安全的国家。”行人驻足,汽车放缓,我们在阳光下静默肃立。这片土地给予我们表达的权利,而在故国之中,说真话依旧是奢望。

图为:2010年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上刘晓波缺席的场景。(美联社)
图为:2010 年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上刘晓波缺席的场景。(美联社)

活动现场最令人动容的一幕,莫过于民运前辈王希哲先生向刘晓波遗像深深鞠躬。他与刘晓波曾是战友,在 1996 年共同签署了那篇震撼历史的《致国共两党的双十宣言》。那是他们共同发出的呐喊,要中国重回宪政之路、尊重人权之道。而今,其中一位已归于大海,另一位在烈日下佝偻着身躯,鞠躬致意,像是为这一代良心作最后的守望。

图为:王希哲先生在刘晓波遗像与象征性空椅前深深鞠躬致意,向昔日战友表达沉痛追思
图为:王希哲先生在刘晓波遗像与象征性空椅前深深鞠躬致意,向昔日战友表达沉痛追思

我站在人群中,听着一位又一位演讲者回顾刘晓波的信念、理念与牺牲,听他们诵读那篇传遍世界的《我没有敌人》。我想到自己的儿女,想到他们长大后,会不会知道,在他们成长的自由空气里,有一个人曾说出:“即使我被碾成粉末,我也会用灰烬拥抱你。”

我感受到一种力量,那不是愤怒的高喊,而是温和却坚定的执念——要一个有尊严的中国,要让人说话的中国,要一个不再把写文章当成犯罪的中国。

活动尾声,大家齐声高呼:“释放良心犯!言论自由无罪!刘晓波精神不死!”那声音穿透了炎热的空气,在洛杉矶的街头久久回荡。有人点燃蜡烛,有人献上鲜花。我低头向他致意——那位曾被中国的铁屋子锁住的人,如今却活在我们每一个不愿沉默者的灵魂中。

刘晓波并未离开。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我们之间。

2025 年 7 月 16 日上传

本文由《中國之春》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 冯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