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mage

盛雪评时事:天主教教宗方济各辞世

作者: 曹文敏 整理

《两岸人谈新闻》:回顾当周台湾及两岸新闻要点,以严谨而轻松的方式,让两岸听众知悉重要新闻的来龙去脉。台湾中央广播电台温大同先生采访住在加拿大的民运领袖、资深媒体人、作家。

主持人:各位听众好,这里是中央广播电台,您现在收听的节目是两岸新闻导报。我是节目主持人温大同,今天节目第一个单元是两岸人谈新闻,访问的是盛雪女士。盛雪女士,你好。

盛雪:温先生好,听众朋友好。

主持人:我们首先看的第一个新闻是,天主教教宗方济各 4 月 21 号因为中风导致心脏衰竭而逝世。他享年 88 岁,距离他 2013 年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请辞,而由他接任,在位时间满 12 年。方济各出生在阿根廷,父母是来自意大利的移民。他也是第一位来自耶稣会以及美洲的教宗。他在上任之初就获得了媒体的欢迎。2013 年 12 月,他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称赞他是人民的教宗。

在 2015 年的时候,在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里面,68% 的美国人对教宗方济各持有好感,28% 的人表示他帮天主教的形象加分。其中美国的天主教徒以及有固定参加弥撒的虔诚者,给予他的好感比例是 90%& 95%。但 10 年以后,今年 2 月再度的调查,后面的这个比例下降了 12% 到 11%,落差在 78% 跟 84%。所以这样一位教宗,他开始的时候给人们一个比较平民的形象,但是到后来,这样的一个形象却出现了落差。不晓得盛雪女士,您对于这位教宗的逝世,是如何观察的?

盛雪:方济各教宗他去世,我当然是会关注这个事件。那么教宗方济各的历史定位,他行为的争议性,以及他所象征的教会的方向,和对天主教本身、对全球信仰自由、以及对抗中共这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都是相关联的。而且他的做法也确实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关注主要是从三个点。一个是,我一直认为,世俗世界有各种各样的风潮流派,但是宗教信仰,特别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恰恰是要在各种世俗潮流中,稳固自己的灯塔作用,守护传统价值。教宗方济各高度迎合全球化趋势,成为世俗风潮的推动者、鼓动者,而不是传统价值伦理的坚守者。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非常亲共。我们知道,共产主义是要消灭一切宗教信仰的。我们还不要去说某一个共产党的政权和某一个宗教之间的关系,因为共产主义的目标,就是要消灭一切宗教信仰。所以共产党当然是把天主教、基督教完全视为敌人。而且到今天为止,中共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迫害宗教信仰时间最长、最严重的政权。

这三个角度,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也想一层一层地来剖析一下,为什么说在教宗方济各的时期,使得天主教以及梵蒂冈,从根本上来说,有一点进入了歧途。

从神学的本质来看,信仰是建立在不变的真理之上的。马太福音讲,“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这是基督信仰的基础,是启示的真理。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如果宗教信仰要随风潮而变,那就失去了信仰的神圣性。信仰和真理不是民主表决的结果,也不是社交媒体吹捧出来的流行热点。它是需要被执守,而不是被改写和发扬光大的。

再有一个,从教会的历史来看,每一次对世俗风潮的妥协,都导致了信仰危机。教会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面对社会压力,教会受到打击、撼动的事件,比如罗马帝国的迫害、启蒙运动对理性的崇拜、20 世纪性革命的冲击等等。在这个历史长河当中,发生过很多这样的事件。反而是坚守信仰核心,教会和信仰才能在一些社会事件或者当时的政治风潮之后,屹立不倒。如果教会迎合世界,削弱道德教义,放弃圣经的权威,那么也就会丧失灵魂的拯救力和引导社会的能力。我看到一句话,但并不确定是谁说的,叫做“迎合潮流的教会,最后也会被潮流所遗弃”。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接下来从伦理道德的层面来看,传统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抵御堕落和混乱的防线。因为今天的世界,确实是各种各样的风潮,各种流行的东西,经常强调的是个人主义、感官享受、相对主义。基本上是鼓励人凭感觉、凭冲动、凭情绪来行事,越来越拒绝标准,越来越拒绝人们长时间以来信奉的道德等等。很多人越来越觉得道德是个什么。当然这也是冲击了很多伦理,比如说信仰、家庭、性别、人性,甚至包括救赎等等这些教义。如果基督徒在这些问题上模糊妥协,那么信仰就可能会变成一种心理安慰,而不是来自于神的生命的救赎了。

从现实文化的层面来看,世界需要有这种坚守真理的力量,而不是去做这种随波逐流的明星。随波逐流的明星,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看到的太多太多,而且真的是有很多是非善恶不分的,形成了一种互相迎合的关系。你喜欢什么,我就去表现什么,那么你表现什么,他就会带动什么,然后人们就去追求什么。

世界确实有这样的混乱。很多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渴望有方向感、有意义感。如果连宗教信仰、连教会和信徒也随大流的话,那么怎么能够成为所说的光和盐?因为光和盐这个说法在基督教当中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伦理。

温大同:圣经当中,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要做世上的光。如果盐失了味道,如果光被放在低的角落,那就不能发挥它的作用了。”这是耶稣基督对于基督徒的勉励,希望他们有好的行为,能够荣耀在天上的父。

盛雪:真正的吸引力,不是被世界吸引、被世界带走,而是在世界中却不属于世界。坚守信仰哪怕会被误解、被排斥、被攻击,对于基督徒来说应该被认为是一种荣耀,因为在《彼得前书》第四章第十四节这样说:“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

教会如果不能够坚定,就失去了见证;如果信仰没有了根基,就变成了一种文化的装饰。教宗方济各更像是一位全球化的政治家,而不是一个信仰的守护者。他在教宗职位上是 12 年。这 12 年整个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温大同:刚好就是习近平上位的 12 年。

盛雪:今天我们在很多社会层面,都能够看到重大的一些现象,更不要说在深层对整个世界信仰、精神伦理道德行为等等的影响。2015 年的时候,方济各出访古巴和美国,见了卡斯特罗。卡斯特罗是最著名的共产暴君之一。他也到美国去,见了美国当时的总统奥巴马。如果教会,特别是教宗迎合世俗,那么他就会动摇信仰的根基,因为天主教传统的角色是道德的灯塔。自彼得以来,教宗被视为真理的守护者,职责是保护福音、真理。不应该随着世俗的变迁去随波逐流,去迁就甚至去引领。

2015年 教宗方济各接见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
2015 年 教宗方济各接见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教宗庇护十二世在列宁和纳粹对犹太人的镇压期间,他的沉默后来备受质疑。也有人说他在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当中保持沉默,是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恶化,这种处境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镇压。反正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这种反思。也有人说实际上当时天主教教会以及教宗,也还是拯救了很多躲到教堂、躲到宗教机构当中的犹太人。

冷战期间的若望保罗二世,成为了一个反共的旗帜。我最初对天主教的关注,其实也在于若望保罗二世的一系列做法。

教宗方济各以拥抱世界的名义,却稀释了教义的立场。他拥抱贫困的人、拥抱病人,关注气候、关怀移民等等。这些行为、这些立场本身毫无疑问是好的,也应该说是天主教义的一部分。但是,他把重点从信仰救赎的层面转向了投身具体的社会工程。他甚至模糊了连带的一些领域的价值,比如同性婚姻、堕胎等这些问题。我在这些问题上一直以来不要说不会谴责,其实在生活当中的具体行为中,我真的是非常包容。但是宗教不同。宗教应该有宗教的领地,不能够打开大门,什么都可以进来。甚至,他在一些讲话当中讲,无神论者也能够得救。这就等于对传统的信仰、传统的神学有一个很大的冲击力。人们为什么要选择信仰?为什么要成为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呢?

温大同:这等于是基督教的自我否定了。基督教最重要的精神其实就是:“除了我以外,别无拯救。“

盛雪:对。“信我而得救。”是吧?那么就变成了你爱信不信。

温大同:你可以包容其他的宗教,但是你不要自失立场,

盛雪:不能够放弃自己的原则。你可以宽容,可以仁爱,你可以帮助,但是放弃自己的原则,就让自己没有了立足之地。您刚才讲到民调变化的这个警示,其实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人们通常所看到的是一种社会的表象,直到现在还有高达 80% 多这样的好感,是因为人们通常不太会去思考他对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所带来的这种影响。

我觉得教宗方济各,他是从一个信仰的牧者成为了一个具体的政治行动的参与者。他的角色有一点像联合国秘书长,而不像一个宗教领袖。他什么都身体力行,什么都去亲自参与,当然也赢得了很多的喝彩,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觉得他是一个人民的教宗。同时,他还热衷参与全球的议题,比如说气候变化、财富再分配、边境政策,甚至全球治理等等这些。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也可能他本身已经迷失了方向,所以他才在具体的这种现实政治的实践当中去不断地发现自我,不断地肯定自我。他在现实政治当中,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非常公开的立场,就从一个教宗的身份真的是进入到了现实政治的纠缠当中了。

比如说,他非常严厉地批评美国总统川普在上一任的时候,对于非法偷越国境者在南部边境要建墙的政策。他说川普根本就不配做一个基督徒。这个对一个信仰者来说,尤其是从教宗的角度来说,是非常非常严厉的。他当时主要是对于那些非法入境者、那些难民、那些移民怀有极大的同情。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问,那么教宗对于中共的活摘器官,对于中国的当代集中营,对于中共几十年从来没有停止过的对信徒的迫害,以及把宗教中国化、中共化的这种进程,从来没有涉及过。

温大同:而且我们还知道一个资料,梵蒂冈曾经跟中共开过关于器官移植的会议。

盛雪:这是多么可怕、多么荒谬,尤其是宗教信仰者怎么能够去卷入器官移植的问题?所以他的这种极端的双重标准,揭示出他更像是一位带有全球主义政治色彩的世俗的政治家,而不是持守真理的一个宗教领袖。

温大同:那么您怎么看教宗方济各跟中共的关系。

盛雪:他跟中共的关系,在我看起来,是宗教信仰与集权暴政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和合作。首先就是在 2018 年,梵蒂冈跟中共签署了中梵主教任命协议,这可以说是一个严重的历史性的倒退。这个协议在 2020 年、2022 年都有续签,这是罗马教廷对中共政权的一个严重的让步。它的核心内容和成果,在教会和政治层面其实是引起了争议。

这个协议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主教的任命方式的改变。由中国政府,也就是中共的国家宗教事务局与官方的爱国教会提名主教候选人,然后教宗方济各拥有最终的决定权。第二是中共的爱国教会的宗教合法化,也就是说罗马教廷承认了有 7 位没有经过以前的教宗认可、但是由中共任命的爱国教会的主教。第三是中共控制下的爱国教会与忠于罗马的家庭教会合并。这是一个多么荒谬的思路,这就好像是说把两个村子合并在一起。但是中共的爱国教会和忠于罗马的家庭教会在性质上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一个忠于共产党,一个忠于教宗。

虽然这个协议当时定性为临时性质,每两年要续签一次,后来也续签了。为什么说他代表梵蒂冈跟中共签署这样的协议是一个历史性的倒退呢?因为首先,教宗本人放弃了对主教任命的唯一权威性。传统的天主教神学与教会法当中,教宗拥有对主教任命唯一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这个协议实质上是承认了中共拥有建议权,甚至实际上就是控制权。因为在中国之内,除了中共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力量能够跟中共抗衡,而这在天主教创立以来是从来没有过的,是一个空前的让步。

所以在这一点,我并不知道之后怎么能够把这样的一个历史性的倒退挽救或者弥补。而且他的这个让步还不是对民主国家、对其他地区,而是对于今天这个世界上最邪恶的一个暴政政权做的让步。那么同时也就默认了中共对宗教的这种全面的干预,因为教廷实际上是接受了一个无神论极权暴政作为主教任命流程的合法参与者。这不仅仅是妥协,而是为中共的宗教镇压背书和助力,就变成了中共对宗教信仰的镇压已经得到了罗马天主教的默许。

他的这种做法牺牲了家庭教会信徒,用他们的生命、用他们几十年的信仰忠诚作了代价。中共从 1949 年一建立政权,就立即对宗教信仰实施了灭绝性的镇压,首先就是对天主教会。那么中国一直都有家庭教会教徒,他们一直在中共如此残酷的镇压之下保持秘密聚会,很多人为此坐牢、牺牲,特别是那些曾经被判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的人,就是因为坚持只听教宗的、不听党的。而这样一份协议,把这些人全部出卖了。

最后,他签署的这个协议,没有为中国换来任何宗教信仰自由的进步,而是招致了更严厉的打压。协议签署之后,中共的宗教中国化进程推动得更加严厉,家庭教会遭到更残酷的清洗,很多家庭教会不得不服从于爱国教会,因为连教宗都已经不站在他们这一边了。教廷和教宗对中共迫害教徒、烧毁教堂、在教堂里歌颂共产党没有过反应,对于中共迫害地下教会一直保持沉默。

有的人也分析说,这是教宗方济各推动这个协议背后的思路:

第一,他希望促进中梵建交,可是他不可能达成他的心愿。方济各认为外交接触可以逐步改善中国一千二百万天主教徒的处境,最终实现中梵建交。

第二,是以合一为目标,认为打破中国教会“地上”(中共三自教会)和“地下”(家庭教会)的分裂状态,有助于实现教会合一,减轻信众承受的政治压力。但是,中国教会“地上”、“地下”的分裂状态是怎么来的?

温大同:实际上就是把忠贞于他的这些天主教徒整个毁灭掉了,

盛雪:他们必须得从“地下”走到“地上”。走上“地上”之后,他们没有任何继续生存的空间。

第三,是他愿意为了和平而做妥协。方济各一直强调对话、和平、宽容,即使面对强权暴政,他也主张要耐心等待,要有建设性的参与。这些就是非常虚伪了,因为他所要的只是一种表面上达成的进展、成果,而事实上他对信仰者的出卖,对中共这样一个对所有信仰进行毁灭性迫害打击的政权,实际上给了最大的支持和承认。

在这个过程中,香港的荣休主教陈日君非常痛心,他直接指出这是对中国地下教会几十年来忠诚的背叛,“我们受苦不是为了被收编,而是为了忠于真理。”他说的真是让人感慨。所以他去见教宗,在梵蒂冈罗马教廷外边苦苦等待,完全不被理睬。当时我看到那个照片,真的是感到万分的痛心,这当然使得教徒内心充满了困惑和伤心。

所以,这可以说是对中国真正的信仰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也许是在尝试一种宗教外交实验,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实验,因为这种外交实验所导致的,只是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以及他们的信仰。所以,这份外交文件应该说是一道分水岭,我认为它会成为 21 世纪天主教会在全球对抗极权的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记录。

Image
Image

而且他在香港反送中的整体抗争过程当中,也从始至终保持沉默。2019 年,他没有任何声援香港人民、声援在香港的信徒任何的行为。而且 2022 年陈日君被捕,他也保持沉默。与此同时,他对涌入欧洲的非法移民,有孩子淹死,他是悲痛地落泪,公开地表态为穆斯林信徒去洗脚。这些做的不是错,是对的。但是相比之下,我认为那些做法正是他去迎合这样的一个全球化政治正确的一种表演,因为他对中共压迫下的千万信徒却完全是冷眼旁观的。

香港荣休枢机主教陈日君2020年9月底造访罗马求见教宗遭拒
香港荣休枢机主教陈日君 2020 年 9 月底造访罗马求见教宗遭拒

所以我说教宗方济各的历史定位,并不应该是现在人们在表面上所看到的这些熙熙攘攘的评论,因为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天主教这样的一个宗教信仰的灵魂。我们看若望保罗二世对抗共产暴政,而方济各则是跟共产暴政去握手言欢。

从一个宗教信仰最基础、最根本的角度出发,就是他的这种追求真理、仁、爱、义等等这些东西,跟中共的这种共产暴政完全格格不入。那么为什么一位教宗会在这样的事情上完全背道而驰呢?方济各教宗在媒体上非常风光,甚至被评为全球的道德楷模。但是我想他在信仰的核心上造成了很多困惑,也留下了很多破碎和混乱。他在位的时候,天主教会确实被卷入了全球主义的这样的一个浪潮,在中间形成了一种核心的力量。本来他应该是一个坚守信仰和真理的牧者,却成为了一个迎合世俗政治的操盘者,我非常的遗憾。

温大同:盛雪女士,我听你这样说,让我想到一个非常非常有意思的发展,就是美国总统川普再次当选。在这当中,我们可以说他代表了对于全世界的发展一个非常重大的反扑,也就是对于性多元的这种包容,对于泛滥移民的包容,或者所谓的反基督宗教的这样的一个左的看法。譬如说副总统居然会说:“你居然跟我说,“Merry Christmas”

盛雪:“how dare you?”,你怎么敢跟我这么说?

温大同:所以事实上,川普这次获得美国民众那么大的支持,其中一个就是他把传统的基督教的价值,特别在美国这个社会重新提出来。譬如说他说:“我要让圣经进入白宫。”而且他在开会的时候他们要一起祷告。但是他是一个非常坚守传统价值的那种,譬如说我们要工作、我们要民主、我们要人权,我们要担负这些的。川普上来以后,他也不要气候变迁的,他也不签那个了。这个刚好跟方济各所带领的一种比较左派的价值不太一样。川普可以说是在方济各所带领的这一种比较左的风潮之下的一种反扑,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盛雪:逆流而上。

温大同:方济各曾经在 2016 年的时候质疑说川普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那时候川普就顶他,他说:“你作为一个宗教领袖,你怎么质疑别人的信仰?”他说:“我自己是一个非常非常虔诚的基督徒。”我觉得这个告白其实非常非常有勇气、非常非常有自信。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而且基督宗教这么大的一个国际的社群,它到底要往左发展,还是说右的势力又要恢复了,我觉得这事实上是一个很有趣的历史的转折点。

盛雪:宗教信仰其实不应该关乎于左右,因为这种左右我们通常讲的是在政治政策、国家政策当中,而信仰就是信仰。所以我强调,虽然我自己并不是一个教徒,但是我仍然认为信仰不能够去在世俗政治当中追风。

温大同: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非常谢谢盛雪女士。

盛雪:谢谢听众朋友。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节目链接

2025 年 5 月 2 日上传

本文整理自台湾中央广播电台节目
作者: 曹文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