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章:《神谕圣经宪法揭密》(连载3)

作者: 中國之春

第 12 问: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创 2:1~2)。

问,为何六日造齐万物呢?为何不是七日、八日?神安息了,为何在后来又多次出现而积极活动呢?

思考(一):“六日”造齐“万物”的问题,上面我已用图示做了大致的说明。六日造齐了“万物”,就不必再造第七日了。在宪政宪法上,有了“六大常设宪政机构”,就够用了。这与中国《易经》别卦的六画爻符已经够用是一个道理。

(二):“第七日”神“安息了”。按照神学的概念,神是“无始无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能,无所不灵”的,是随时观看、判断人类活动的。显然,今版《圣经》此处“安息了”的神,应该不是神学概念中的神,也不是“一神论”中的神。应做其它理解。

(三):《圣经》中,对“神”的描述有多处。仅举几例:例一:“他(亚伦)要以你(摩西)当作神”(出 4:16)。就是说,摩西成了“神”。例二:“他的主人就要带他到审判官那里(“审判官”或作“神”。下同)。(出 21:6)。在此,审判官也成了“神”。例三:“审判是属于神的”(申 1:17)。我们知道,在此段《圣经》中,在现实中,“审判官”是人在扮演的。行使具体审判的审判官,是人而不是“神”。例四:“耶和华比万神都大”。(出 18:11)这里,又出现了“万神”的概念。加上我前面所指出的一段经文,“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造人。”(创 1:26),似乎表明,这两处的“神”是一个复数概念,是个群体,而不是独一无二的“神”。例五:“有一个人来和他(雅各)摔跤,那人见自己胜不过他………………。那人说:你的名字不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角力,都得了胜。”(创 32:24~28)。我的问题是,明明此段开头讲的是“有一个人(而不是有一个神)”来与雅各摔跤,怎么这个人又突然变成了神呢?在中文版《圣经》中,这段经文的黑体字小标题是“雅各与天使摔跤得胜。”你看,此处小标题又出现了“天使”。我的疑问在于:与雅各摔跤者,是天使?是人?还是神?

好了,不用要举例了。上面的举例,足以说明:第一,今版《圣经》的译文,对“神”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表述,是混乱的,第二,神与现实中的审判官相提并论,使我想到培根的一个观点:“法官乃坐在“神”的位置上”。

第三,这些说明,《圣经》中的“神”这一提法(或曰概念),实际上指的是“某种决定性,决定某些人命运的权威、集团与因素。”

为此,我推断,在第七日“安息了”的神,可能是神谕《圣经》之“宪法”中的最高权力机构:“最高男性长老公民院(天、父)和最高女性长老公民院(地母)”。他们这两个公民院,是复数概念,在“宪法”中,他们主宰任何一个法律的命运,他们也主宰任何一个法律践行者(包括官员)的命运。一按此理解,那么,此段经文的“安息”和后来“求告神的名”,就都可以顺理成章地符合逻辑了一一怎么个“符合逻辑”呢?这个逻辑就是:上述两个公民院造出法律(万物)、宣布法律生效之后,就不得再干预“法律执行者的执法行为”,就必须“安息”。否则,这两个公民院和他(她)们所代表的普通公民如果干涉官员正常执法的话,那就是违宪的一一这两个公民院一直“安息”,什么时候再次行使神一般的权威呢?那就是:当法律践行者(普通自然人及/或官员)将一个法案报到两个公民院中的任何一院时,这个公民院,才“被动地”启动审理程序。这样一解释,就可以理解神“安息”的意义了。一一就是说,“最高男性长老公民院”和“最高女性长老公民院”实际上扮演了“神”这个“主宰者”的角色一一我推测,《圣经》原版中,对神学中的“神”(无始无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能,无所不灵的整个无限宇宙的主宰),对某个有限领域有主宰权的神,对人为扮演的神(如摩西是亚伦的神,如审判官是神等),应该用不同的“神”字。或者,还有一种可能,即:如果用同一个“神”字,那么,就应该用“附加符号”(或日辅助符号)加以区别。比如,同一个“神”字,用不同的颜色、或用不同的写体,或用“字”下加“线”(或加“点”)等。用这些辅助符号,即使同一个字,同一个词,读者都可以区别该字(该词)要表达的本义了。如今版《圣经》在一词下加一条线表示是人名;加二条线则表达地名。不幸的是,这些辅助符号(或日附加符号)在翻译成其它文字或在多次转抄时,被后人忘掉了这些符号的作用而丢掉了。中文古书也有这种可能性。

(四):我想借此机会指出一件事,我说这件事,可能会令英文世界的学者不高兴。不过,我还是想说,因为这是语言学,文字学上的问题,我毫无歧视“英文”的意思。实际上,英文是我的第二语言,我很喜欢英文。我的博士论文就是用英文写的。每种语言都有其特点。我要说的是:在英文语境里,在表达信仰上,上帝,神,天父;主,神灵等这些概念(或日观念),没有太大区别。然而,在中文,在汉字中,帝、神、天父、主,灵等,这些字(或词)的意义是很不同的。无论在造字原理上,还是在宪法、法律上,这些字(或词)所表达的概念,都有显著区别。因此说,汉字对“概念”的表达,更为精确。用英文也可表达这些概念的区别,但,要用很多的英文字来描述。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汉字保留了表意文字的特点,其一笔一画都有特定的意义。还有一点也要指出,汉字除了表意之外,其实也有表音的一面。汉字的古音韵,即汉字的所谓“反切注音”,不仅仅只有“注音”的意义,而且有“表意”的一面。如“帝”,音韵“都计切”(早年称“都计反”)的“都计”两字,不只是读音的表达,也与“帝”字造字本义相对应。或言之,从“都计切”可以反推出“帝”字所要表达的涵意。这样一来,汉字的一笔一画构形所表达的意义与“反切注音”所透露出的字义信息,相互说明,相互补充。还有,要准确解译一个汉字,还要把与此字相关的字,全部收集起来,综合研究。如帝字,其衍生的缔、谛,蹄、啻………………等字都含有“帝”字的基因与信息。

我讲到这些,想要表达一个建议:将来,要重译古版《圣经》时,一定要借助同一物体、同一现象的汉字造字本义。如上面讲的“日,月,水、艸(草),鱼,鸟......等。”以及后面的蛇,乌鸦、鸽子、皮衣......等,只有理解了这些汉字符号的造字本义,才可正确解译中国古经,才可洞悉《圣经》的真谛。当然,我们还应该集合包括古希伯莱文、圣经希伯莱语、教法希伯莱语,古希腊语,古汉字,宪法学等多学科方面的专家,大家共同切磋,通过集体的努力,搞出一本正确表达《圣经》原义的本子来。这是一件大事,我们的“95 条问纲”是一个新的开端。

下面,我用一简表,概括性地表达一下中国古经中关于天、帝、神、皇、灵,父,君等这些汉字的宪法(及法律)的本义。表:某些汉字的宪法及法律表义:

Image
Image

上表说明(一):上面所列的几个汉字,多少都与神学相关。我再说一遍,上面所做的解释,是该汉字的宪法(及法律)方面的表义。

说明(二):这些汉字,在神学方面的表义,请大家,尤其请神学家参与探讨。这些汉字,有的还有其在医学(中医学)、天文学,家庭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表义。

说明(三):我的研究认为:汉字之造,主要目的,是表达宪法(及法律)方面的相关概念,并同时兼顾其它学科领域(如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神学、生物学、数学、历史、物理、化学、医学等)及日常生活领域中的相关概念。一个汉字的宪法(及法律)表义与其在其它领域中的涵义,相互对应,相互说明。

说明(四):人类认识世界,认识万物、相互交流,是通过一个一个概念及表达这些概念的符号来进行的。一定先要厘清一个一个符号(语言、文字、皆为符号)所要表达的概念,尤其是先祖创造这个符号时最初想要表达的本义,我们才可与人类的先祖交流,才可能正确继承先祖的文化遗产。每个符号所要表达的最初本义,是人类文明之根,人类文明之源。根,被伤到了(被误读了),就麻烦了。

第 13 问: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名叫亚当(创 2:7)。

问:用的是“尘土”还是“土”?为何用“尘土”而不用水,不用木或其它物来造人呢?问:“名叫亚当”为什么?

思考(一):亚当(人类始祖第一人),在今版《圣经》中,并未给出出处,“名叫亚当”下用虚线标注,是《圣经》编者人为地加上这一句的,即编者所依据的《圣经》版本,原文并无“名叫亚当”这一句。这一句,是编者非加不可的,否则,后面的经文突然蹦出一个“亚当”,叫人无法理解。这似乎说明,今版《圣经》所根据的“原版”已有某些内容(至少有些句子)丢失。

(二):《圣经》后面说,亚当给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为她是众生之母(创 3:20)。我的问题是,亚当是否为“众生之父”呢?一一这一点《圣经》今版中,没有交待。常识告诉我们,只有“众生之母”而无“众生之父”,是不合逻辑的。我议论这些乃想指出,今版《圣经》翻译所依据的《原版》可能已有佚失现象。所以,我建议,我们应该在“死海古卷”中找找线索,与今版《圣经》对照研究,看看“死海古卷”是否对“人类始祖”有更为完整的表述。

(三):今版《圣经》中,神造的第一人(人类始祖),用的是“土”?还是“尘土”?表述是混乱的。开始说是“尘土”(创 2:7);后面,又说“你(亚当)是从土而出的”(创 3:19)。我为什么这么较真儿呢?因为,“土”与“尘土”,是两个虽有联系又不同的概念。英文中,尘土为“dust”,土(土块,泥土)为 earth,两者也有严格区别。中文中,尘土与土,也是两个不同的“物体”。尘土的尘,本写为塵(上为三鹿,下有土)。汉字中,塵字从鹿。鹿和尘土,是地方派往中央的代表之符号(之一)。土,是中央元首(国家元首)的符号。塵(尘)与土,有联系,但又是不同的两个宪法表义。我为何如此“细抠”呢?乃因一“字”理解有偏差,整本古经就会被误解,整个思路就会被误导。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一字误解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卜”字,原本是“公民人人机会均等”的符号,却误读为“算命”。一下子,整本《易经》这部万法之源的古宪法,被后人曲解了。卜与(古,也有反“卜”字),是 50% 对 50% 的概率——“人人机会均等的表义”很清晰。公民人人机会均等,是一切规则的元规则,是一切法律的元法律。就这么“一下子”,我们找到了打开《易经》宝藏的金钥匙。

再举一例,中国文字学家都知道许慎“六书”,即“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日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日假借。”古书上讲得很明白:六书,是“造字之本”,不是“造字之法”。本与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比方说“造法庭之法是…………………”与“造法庭之本是…………………”,前者指建“造法庭的方法”,属于建筑学概念,后者指“造法庭的本意”,属于法律学概念。就是说,许慎的“六书”本指《易经》别卦六爻(自下而上)的每爻(每个常设公权机构)之宪法表义,与“造汉字的方法”,毫不相干。我甚不理解,为何有的文字学者非要把“造字之本”曲解成“造字之法”。一字之误,不知浪费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华。所以,做学问,读古经,必须每字必“抠”,而且要“细抠”。让我们再回到“亚当与土”的关系。依据《易经》,《乾》为金,《艮》为土,我推断,亚当在五行符号中,应代表“金”。土生金也。关于“五行”与相生相剋的宪法原理,后面予以再论。

(四):依照《圣经》先后文的逻辑推理,我认为,“尘土造亚当”“亚当从土而出”“仍要归于尘土”等经文,本指:地方派往中央的代表(鹿),将一个上报的法案,呈送最高男性长老公民院,请求审批一一之前,这个法案已在中央元首处(土)做好登记,中央元首也给出了自己的初步意见一一现在,就等最高男性长老公民院给出终审意见了。等到亚当(最高男性长老公民院)作出终审,作出授权,终审稿再交给地方外派的巡弋性代表(鹿),由后者转到中央元首府,中央元首需要再加审视(亚当【你】归了土(创 3:19))。中央元首审视最高男性长老公民院的授权书,确定一切无误,代表仆人(官员)签署遵令状。之后,案子再由地方外派代表送到最高女性长老公民院(夏娃)(亚当再归于塵土)。最高女性长老公民院行使验收,认可程序,确定这个新法律符合宪法本义,签发认可书和执行命令,宣布这个子法律正式生效也。故,夏娃为“众生之母”。这么一解释,《圣经》“神话”就变成了逻辑严密,符合法科学的律法文本。以此推论下去,今版《圣经》就从“神话”书还原到它的本貌——《圣经》是一部人类古代宪法的宝典。

注释:

第 12 问:

12.1 如中国汉字的“神”字,本有十来种不同的写体,原本代表着不同的涵义。但,后世统一写成了一个“神”字,这给破译古经本义带来了困扰。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大体上可判断古经中每个“神”字的本义。

12.2 请注意:在此我只表达这些汉字的宪法及法律表义。该字在其它领域内的意义,不在此表之内。

12.3.朱雀(或曰朱鸟),表示地方外派代表追踪一案审批全程,使之符合宪法(即“打中宪法十环靶的”,故“一”在(木)的中间)。一,宪法也。我之所以在此比较详细解释“帝”字构字原理,乃强调一点,我中华先祖造字,其一笔一画,皆有法理。另,我也要借此说明,我在此“95 条问纲”中,阐述的观点,都有扎实的根据。

12.4.《庄子》一书,要依造字本义一字一字地重译。

12.5.远古,有左手举杖”,父的反字。凡反字,太多代表“接受审查”之义。即:最高男性长老公民院的相关职责,也要受到检查。“母”字及大部分汉字,皆有“反字”。)

12.6.君臣,对文而立。臣,本指“最高女性长老公民院”。中药四方为“君臣佐使”——都是法律及政治术语。君:主药;臣:使主药药力发挥出来的药;佐(左):去除主药副作用的药;使:使主药药力通达全身之药。以往(汉代之后)对君臣的理解,大错.。

注释:

第 13 问:

13.1.中国《易经》中,《乾》为父,《坤》为母。亚当,似乎相当于《易经》中的《乾》。

13.2 我未读过“死海古卷”的今译本。多年前,“死海古卷”的若于残片,曾在纽约的公共图书馆展览过。我曾专程前往参观。我记得,整个大厅中,只有我一个人仔细伏在玻璃框上观看这些残片。虽然我看不懂,但我对之很着迷,我感到,那里面一定埋有巨大的宝藏。我推测,就象中国先秦文献大多是对《易经》的解说一样,“死海古卷”很多内容也应该是对古《圣经》的解说。我也建议,应该以“宪法法律”为钥匙,对“死海古卷”进行重译。

13.3 按《易经》规定,地方派往中央的代表,把一个法案带到中央,不可直送最高男性长老公民院(不可越过六爻中的第五爻[中央元首]而直奔第六爻),要到中央元首处报到,完成相应程序,再上报男性长老公民院,求得终审。

13.4.当然,这里,我是高度简化了一个法案在中央的审批过程。实际上,中间本有大量的注意事项,有最高男性长老公民院等机构应该遵守的宪法规定……等等。总之,伊甸园中每一步,都是一个重要的宪法法理。

2025 年 7 月 1 日上传

本文由《中國之春》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 中國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