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mage

ABC 中文网:回顾2023年中国、香港和台湾十大新闻事件

作者: Jason Fang

中国、香港和台湾 2023 年发生的新闻大事件充满变数。在 2024 年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ABC 中文带您一起回顾一下 2023 年的 10 件中港台大事,展望 2024 年的地区局势。

新冠疫情严格封控措施在中国结束 多波疫情爆发

2023 年,中国结束了长期实施的新冠疫情严格封控措施。这一决策源自于 2022 年底的“白纸运动”和公众对持续封锁政策的广泛不满。

1 月 8 日,中国宣布执行新的防疫策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回归乙类管理,标志着从“动态清零”政策的转变。随着政策放松,口罩和检测要求减少,人们开始回归正常生活和旅行,兔年春节见证了新冠疫情以来春运的第一次启动,海外华人陆续前往中国和亲人团聚。

然而,这一转变导致多波新冠感染高峰,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医院和殡仪馆不堪重负,死亡率急剧上升。

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显示,自 2022 年 12 月到 2023 年 2 月,院内新冠相关死亡病例数达到 83,150 例。有证据显示中国当局试图阻止医生把死者归类为“新冠相关的死亡病例”。

因此,中国官方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国内外的质疑,增加了对疫情管理透明度的担忧。

据路透社报道,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收到通知,“尽量不要”在死亡证明上写新冠引起的呼吸衰竭。(Reuters)
据路透社报道,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收到通知,“尽量不要”在死亡证明上写新冠引起的呼吸衰竭。(Reuters)

外长秦刚和国防部长李尚福去哪儿了?

前外长秦刚和国防部长李尚福被双双免去国务委员的职务。(composite)
前外长秦刚和国防部长李尚福被双双免去国务委员的职务。(composite)

2023 年,中国高层政治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外交和国防方面的高官秦刚与李尚福先后失踪并遭到免职。

秦刚,中国最年轻的外长之一,迅速晋升,曾被视为政治前途最具实力的无量的官员。然而,他在 7 月底被免去外交部长职务,随后又失去了国务委员的职位。

国防部长李尚福的失踪和免职同样突然,但官方未立即宣布新的国防部长人选。直到 2023 年 12 月 29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才通过决议,任命前海军司令员董军上将为国防部长,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随即签署主席令,宣布并确认对董军的任命。

秦刚和李尚福的失踪引发了外界广泛猜测和讨论,反映了中国高层政治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外界对这两起免职事件的原因和背后的政治动态提出了种种猜测。这些变动不仅显示了中国政治体系内部的不透明度与权力重组,也可能预示着外交和国防策略的调整。

秦刚和李尚福的去向及其对中国政治未来走向的影响,成为观察人士议论的焦点。

习近平成功开启国家主席第三任期

2023 年 3 月,习近平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成功连任国家主席第三任期,标志着他成为继毛泽东之后任期最长的中共领导人。

这一历史性的连任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打破了多年以来的两届任期惯例。

习近平的连任不仅巩固了他在中国政治中的绝对权力,也被认为会对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8 年,习近平对宪法的修改——取消国家主席的任期限制——为其第三人气奠定了基础。

他的连任意味着中国可能会继续沿着他设定的政治和发展轨迹前进,包括进一步加强中共的领导、维护国家安全,其次才是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这也表明中国可能会继续在国际舞台上采取更为强硬的角色,其长期执政可能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习近平当选后得到了全场的热烈掌声,和同僚的祝贺。(AP:Mark Schiefelbein)
习近平当选后得到了全场的热烈掌声,和同僚的祝贺。(AP:Mark Schiefelbein)

李克强突然去世 引发各界关注

10 月,中国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 68 岁。

李克强被认为是中国政治中的温和派人物,他的政策倾向和领导风格与习近平存在一定差异,他的去世可能意味着中国政治中温和派声音的减弱。

他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推动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他对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关注赢得了公众的广泛认可。

李克强的去世引发了对中国政治未来走向的讨论,特别是在习近平强化个人权力和推动政策变革的背景下。李克强的政治遗产和他在中国政治史上的地位将继续被研究和评价。

“李克强同志逝世”的话题在中国社媒平台微博立刻登上了热搜第一位,并于十个小时后得到 22.5 亿阅读与 60.9 万讨论量。微博网民纷纷在此报道下留言“一路走好”悼念,留下蜡烛符号缅怀,并表示“太突然了”“不敢置信”。

11 月 1 日,李克强遗体在北京火化,习近平等中共七常委出席告别仪式。当天早上,大批民众聚集通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道路两旁,送李克强最后一程。

Image
Image

中美关系出现起伏

2023 年,中美关系经历了起伏。年初,一架疑似中国间谍气球飞越美国领空,引发了两国关系的紧张。

这一事件导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推迟了访华行程,中方则宣布对美国有关实体(其中包括军工企业)采取反制措施。同时美中双方在军事和外交领域的互动减少。

但随着年中的高层会晤,包括 11 月习近平与拜登在旧金山的会面,两国关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这一年中,中美之间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复杂的互动,从贸易和技术竞争到地区安全和全球治理,中美关系的波动对全球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5 月,两国在维也纳举行高层会晤,外交关系明显回温。包括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商务部长雷蒙多、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和加州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等先后于年内访华。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 11 月 15 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袖峰会前在美国西岸城市旧金山的两国元首会晤。

双方在两个多小时的会谈期间就芬太尼、双边军事交流等议题达成共识。

美国总统拜登在“习拜会”后举行了记者会,他表示“我们又回到了直接、公开、明确的沟通基础上”。

习近平在会谈中说,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

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以南的费罗丽庄园与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Doug Mills, The New York Times via AP, Pool)
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以南的费罗丽庄园与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Doug Mills, The New York Times via AP, Pool)

中国的邻国外交

2023 年,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在升温的一方,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继续加强,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习近平与普京的会晤和双方的互访凸显了两国关系的密切程度。与此同时,中国与越南的关系也有所改善,尽管南海主权争议仍是双方关系的敏感地带。

相反,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因福岛核废水排放计划和东海岛屿的主权争议而降温。中国与菲律宾在南中国海的争端加剧,尤其是在黄岩岛附近的冲突事件,进一步促使两国陷入紧张关系。

台湾总统大选:两岸关系成为焦点

随着 2024 年 1 月台湾总统大选的临近,两岸关系成为焦点议题。

选战中,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以及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在电视政见发表会上针对两岸政策展开激烈辩论。

赖清德批评侯友宜接受九二共识和一中原则,同时指责柯文哲主张两岸一家亲,认为这会促成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统一。

侯友宜则强调两岸护国神山就是中华民国宪法,并反对一国两制和台独。

柯文哲主张台湾自主和两岸和平,强调增强国防力量。

这场选举被视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关键。候选人的政策立场和主张反映了台湾社会对两岸关系的不同看法和期望。

在 12 月 22 日晚间举行的台湾副总统候选人唯一一场政见发表会上,民进党副总统候选人萧美琴与国民党副总统候选人赵少康、民众党副总统候选人吴欣盈激烈交锋。

萧美琴强调,民进党不会让台海爆发战争,将强化国防和经济来保障台湾安全。

赵少康则倡议两岸建立军事沟通机制并由台湾派军事观察员到中国。

吴欣盈则从经贸角度切入,主张台湾和平要靠繁荣和连结国际。

三位候选人参加首场政见表达会。(Supplied)
三位候选人参加首场政见表达会。(Supplied)

两岸局势紧张 台海中线名存实亡 

2023 年,台海局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张。中国军机和军舰频繁越过台海中线,尤其在台湾总统蔡英文访问美国后,中国在台湾周边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

这些活动加剧了两岸的紧张关系,使得台海中线在实际上变得越来越模糊。

台海中线一直是两岸军事对峙的非正式边界,其名存实亡反映了两岸关系的恶化。

中国对台湾的军事压力显著增加,显示出北京在两岸关系上的强硬立场。这些事件不仅对台湾造成了直接的威胁,也对区域安全构成了挑战,引发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关注。

台湾方面对此做出了紧急响应,同时国际社会对这一地区的安全形势表达了担忧。

香港《国安法》下的全球悬赏通缉

香港警方国安处在 7 月 3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悬赏通缉任建峰、袁弓夷、郭凤仪、郭荣铿、许智峯、蒙兆达、刘祖廸、罗冠聪共八名民主活动人士。警方对其指控包括与外国勾结、煽动分裂国家等。

其中,任建峰(Kevin Yam)是此前在港工作的澳大利亚籍律师,许智峯则是逃亡澳大利亚的前香港立法会议员。

警方还发布了通缉令和每人 100 万港币(约合 191,824 澳元)的赏金,并表示将尽可能冻结被告的资产,警告公众不要在经济上支持他们,否则将面临违反港版《国安法》的风险。

在接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采访时,任建峰说他对香港感到悲伤。

现居住在阿德莱德居住的前香港立法会议员许智峯(Ted Hui)说:“我觉得这很荒谬,同时也很搞笑“。

12 月 14 日,香港警方再每人悬赏 100 万港元通缉五名海外港人,他们分别被指涉嫌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及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

这五人分别是:YouTube 时事频道主持人霍嘉志(Johnny Fok)和蔡明达(Tony Choi),亲民主人士郑文杰(Simon Cheng)、许颖婷(Hui Wing-ting)和邵岚(Joey Siu)。

警方拒绝透露他们目前的居住地,但据社交媒体资料和早前的媒体报道显示,遭到通缉的人士已移居美国和英国。

许智峯和任建峰两人都对香港近年来的政治僵局直言不讳。(Supplied/ABC News: Brant Cumming)
许智峯和任建峰两人都对香港近年来的政治僵局直言不讳。(Supplied/ABC News: Brant Cumming)

中国爆发自然灾害

7 月底,8 月初受超强台风“杜苏芮”的影响,华北和东北地区,包括北京、河北、天津、黑龙江和辽宁等地陆续出现洪灾。截至 8 月 8 日,单北京市因灾死亡的人数就已达 33 人。 

然而,中国北方等地爆发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近两个星期,截至 8 月 9 日,中国全国超过 700 万人受灾,但却迟迟不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救灾现场。舆论在问:“习近平去哪儿了?”

在北京时间 12 月 18 日夜间 11 时 59 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突发 6.2 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的记录表明,至 12 月 19 日上午六时,发生地震的积石山地区共出现余震 275 次。

地震造成接近 150 人遇难,近千人受伤,20 多万栋建筑物受损。震中及周边民房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 

此外,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北京经理了创纪录的高温,西北干旱地区也创下了 52 摄氏度的高温纪录——这是中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

8月1日,一名门头沟男子站在高处向被洪水摧毁的城镇望去。(AP: Ng Han Guan)
8 月 1 日,一名门头沟男子站在高处向被洪水摧毁的城镇望去。(AP: Ng Han Guan)
本文转载自ABC中文网
作者: Jason 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