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霜: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之起源(上)
1958 年 8 月 2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署在厦门沿岸的数百门重型火炮突然向国民党军队把守的金门列岛发起了猛烈的炮击。金门位于厦门以东约 10 公里,被中国大陆三面包围。国民党守军起初猝不及防,伤亡惨重,但很快就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并组织了有效的还击。美国很快做出反应,采取了间接的干预措施,不仅出动海军为补给船只护航,并且向国军提供了相当数量的重型武器。两军的交火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十月份紧张的局势才有所缓和,在那之后炮击逐渐成为了某种象征行为,一直持续到了 1978 年才真正停止。在西方,历史学家将这一事件称之为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而本文将仔细研究这次事件的起源,并指出有三个主要原因促成了中共于 1958 年夏天轰炸和封锁金门的决定。具体而言,第一重因素自然是军事层面的,金门列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取中国东南沿海所有近海岛屿的自然延伸,夺取金门周围的制空权也是解放军对中国主权的宣示。第二,本文认为轰炸金门是毛泽东动员人民投入大跃进运动的伎俩之一。最后,在最后一部分,本文认为这次军事冒险背后的动机是毛泽东希望摸清美国的底线,尤其是美国和台湾之间的共同防御条约是否涵盖这些岛屿。
尽管大多数历史学家都承认 1958 年的第二次台海危机标志着亚洲地区冷战的高潮,甚至将该地区推向了全面战争的边缘【1】,但他们对这一事件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却大相径庭,有时甚至相互矛盾。具体而言,由麦克法夸尔和费正清两位西方最重要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第 14 卷就认为毛泽东决定炮击金门是一次失败的军事冒险,"不仅导致了中美军事对抗,而且严重恶化了中苏关系...苏联领导人显然被毛泽东的单方面行动激怒了【2】。"然而,在《剑桥冷战史》第 1 卷第 17 章中,历史学家张曙光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较为温和,他认为赫鲁晓夫在多个场合支持了毛泽东对帝国主义的强硬态度,"其他苏联领导人在危机后也愿意承认中国可以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3】"。
张曙光在该章的脚注中建议读者,如果想更详细地了解毛泽东炮击金门的决定,可以阅读他的《威慑与战略文化:中美对抗,1949-1958》(“Deterrence and Strategic Culture: Chinese-American Confrontations, 1949-1958”)。然而,事实证明,这本书对研究这一事件的帮助有限,因为就像《剑桥中国史》一样,它出版太早:前者出版于 1992 年,后者出版于 1987 年,两者都早于中共文件和资料的大量公开,尤其是毛泽东的手稿、书信和文章等等一系列不为外界所知的大量档案资料。具体而言,《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的出版时间从 1987 年一直延续到 1997 年,其中第七卷于 1992 年出版,包括了许多关于 1958 年大跃进和炮击金门的信息。其他重要资料,如《毛泽东年谱》、《毛泽东军事文集》和《周恩来年谱(1949-1976 年)》均于 90 年代末和 00 年代初出版。本文将认真研究这些原始资料,并以此作为论证的基础。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陈兼有机会利用所有新发现和出版的资料,因此他在《毛泽东的中国与冷战》这本书中对第二次台海危机进行了全面且令人信服的描述。他详细论证了轰炸金门的目的既不完全是军事层面的,也不完全是外交层面的。事实上,这次大胆的军事冒险的目的是为了动员 6 亿中国人民,鼓舞他们的士气,让他们为大跃进运动做好准备。此外,陈兼在书中进一步指出,毛泽东一直在担心“革命热情”的丧失,并在努力寻找新的方法来推动他的“继续革命”政策。陈兼写道,毛泽东在冲突结束之后认为他成功了,他成功挑战了战后的国际秩序,摸清了美国的底线,把美国人、俄国人和蒋介石都当成猴耍,最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借用这次动员了六亿中国人民,让他们能为他的乌托邦实验流血牺牲【4】。
最后,中国学者也在对这次事件的研究上巨大贡献。他们的著作倾向于将这场危机置于更广阔的中国社会和政治背景中,这自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正如陈兼所揭示的,这场危机与大跃进运动有着深刻的联系。具体而言,钱理群在《毛泽东时代与后毛泽东时代:另一种历史书写》一书中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的乌托邦和浪漫主义思想进行了全面研究。此外,钱理群还通过对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写作进行分析,从而成功捕捉到了毛泽东在大跃进运动之前的微观心态,这对分析毛泽东在炮轰金门等政策背后的动机极有帮助【5】。最后,林蕴晖的《乌托邦运动:从大跃进到大饥荒》,虽然在体例上更像是一部正统的官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著作(有鉴于作者本人的背景),但是由于书中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的相当又是外界学者所极难获得的,因此他的作品在对大跃进和金门炮战等问题上的研究仍然是十分有用的【6】。
从军事角度来看,炮击和“半封锁”金门岛实际上是中共顺理成章的举动。在这一部分,本文将论证 1958 年炮击金门是解放军夺取所有国民党控制的近海岛屿这一战役的自然延伸。尽管有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 1958 年炮击金门,但该行动的性质仍然是军事的。1949 年 10 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近海岛屿仍在国民党的控制之下,解放军夺取金门岛的第一次尝试以灾难性的失败而告终,在这个小岛上,三个整团全军覆没【7】。叶飞在他的回忆录中列举了这次失败的几个原因:首先,他们没有足够的船只来运载全部登陆作战所需的部队,因此登陆后寡不敌众;其次,国民党空军的空袭炸毁了所有剩余的船只,从而阻止了任何进一步的增援【8】。由于这次失败,毛泽东暂停了所有的两栖作战行动。
1952 年夏,华东军区恢复了筹备工作,但由于代价高昂的朝鲜战争持续进行,中央军委否绝了他们的进攻计划【9】。尽管如此,他们的参谋人员仍在继续进行纸上作业。1954 年 7 月,中央军委最终批准了他们的方案。该方案的原则非常简单:从小岛到大岛,从北到南,一次一个岛【10】。金门是国民党控制的最南端的岛屿,也是防御工事最坚固的岛屿,因此解放军把它留到了最后。1955 年 1 月,解放军发起两栖作战行动,攻占了上海以南约 250 公里处的一江山岛。一个月后,在美国海军的支持下,国民党军队自邻近的大陈岛撤退。到 1955 年 3 月,浙江沿岸的所有岛屿均被解放军占领。兵不血刃地攻占大陈岛使毛泽东深受鼓舞,使他相信在压倒性的陆上炮火和入侵的威胁下,国民党的其他驻军,例如驻扎在金门和马祖的部队,也可能会放弃他们的岗位【11】。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解放军没有进行过任何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因为福建的基础设施非常糟糕,无法支持任何复杂的行动。此外,由于福建比浙江更靠近台湾,国民党空军在那里更为活跃。因此,彭德怀从福建视察回来后,下达了如下命令:第一,调解放军铁道兵到福建修铁路;第二,为了将空军调到该地区,应尽快修建若干空军基地。根据叶飞回忆录,铁道兵的 7 个师和十多万当地劳工被动员起来,参加了铁路建设。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劳动,到 1957 年底,七个机场建成,铁路线也开通了【12】。
参考资料:
【1】Jian Chen, 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1), 页 202
【2】Roderick MacFarquhar,., and John K.. Fairbank.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14. The People’s Republi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页 499.
【3】Melvyn P Leffler,.., and Odd Arne. Westa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Volume 1. Origi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页 366.
【4】Jian Chen, 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1), 页 202-204
【5】钱理群,《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台北:联经出版社,2013)
【6】林蕴晖,《烏托邦運動──從大躍進到大饑荒(1958-1961)》(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
【7】叶飞,《叶飞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页 605
【8】同上,页 606-609
【9】王焰主编,《彭德怀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页 530
【10】张震,《张震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页 495
【1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卷 5,页 51
【12】叶飞,《叶飞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页 636
下篇:
https://chinaspring.org/article/687e5040-c99d-43b9-9d68-7373b531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