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良英专辑】姜福祯:《中国之春》编者按
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共党内涌现一些反叛者,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比如:刘宾雁、王若望、许良英、李锐、林枚、胡绩伟、苏绍智、李洪林等人。2013 年初我受托赴京与许家人一起收集资料编写了《许良英年谱》和《许良英纪念文集》,对许良英先生一生有了深入了解。
许良英(1920-2013)是中国的一位物理学家、历史学者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的经历和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具有重要意义。你提到的几点——“两头真”老人、地下工作者、异议活动的组织者——都涉及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特征。
1. “两头真”老人
许良英被称为“两头真”老人,意思是他在革命前后都坚持真实和正直。在中共建政前,他积极投身革命,曾在抗战期间参与进步学生运动,并在延安学习和工作。但建国后,他逐渐对共产党体制的专制和压迫感到失望,特别是在反右运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他目睹了知识分子的悲剧,开始反思党的政策。因此,他既是真诚地投身革命,也是真诚地批判其后来走向极权的现实。
2. 地下工作者
许良英早年参加中共的地下工作,在抗战时期和内战期间,他曾帮助共产党进行情报和宣传工作,主要在国统区和解放区之间从事秘密活动。他在这一阶段的经历,使他对革命的初衷充满信念,但这也让他对后来党内高层的斗争、整肃和极端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
3. 异议活动的组织者
1976 年“四五运动”后,许良英逐渐公开表达对专制体制的不满,并积极参与民主和自由化运动。他在 1980 年代支持胡耀邦的政治改革,并在 1989 年天安门民主运动中站在支持民主的一方。晚年,他致力于推动言论自由、宪政改革,“六四”期間组织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上书,此后多次组织或参与签名活动,包括连署了《零八宪章》。他与李锐、林牧等人主张思想解放和民主宪政。
意义
许良英的经历和思想代表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命运——从早年投身革命,到中年对现实的反思,再到晚年倡导自由和民主。他的坚持不仅是个人的道德选择,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政治变革中的独特作用。他的批判和倡导,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界。
2025 年 7 月 1 日上传